本报讯(记者孙建伟 通讯员王宏雁)“历史是一座城市的记忆,文化是一座城市的命脉。襄都区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我们要以开展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创建为契机,梳理历史脉络,整合文化资源,加大保护开发和宣传推介,不断增强文化软实力。”日前,记者在襄都区街头采访时,深刻感受到广大市民对我市文化兴市战略的支持。
“通过参观,我对邢台悠久的历史文化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让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责任感比以往更加强烈了。”在邢台博物馆参观的市民张晓斌告诉记者,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客厅”,承载着历史的变迁与文化记忆。他希望拥有3500年建城史的邢台依托丰富的文物和藏品资源,大力发展文博事业,致力于打造独具特色、充满活力、令人向往的“博物馆之城”。
在襄都区羊市道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布袋院”正在进行修复。“这片建筑已经有百年历史了,具有十分鲜明的地方特色,修复后将重现历史风貌,是老百姓记住乡愁的独特记忆符号。”羊市街居民苗荣君说,襄都区将羊市道、东门里、古官道等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复建重点区域,有序推进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作为一位市民,他全力支持。
“历史的顺德府南关非常繁华——这里店铺如林,商贾如云,日进斗金,富甲一方。至今,顺德府好南关之说还广为流传,这些都是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北大街居民王鸿宾认为,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和强大支撑。要抓住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有利时机,推进历史文化街区等保护和修缮,同时要突出特色,以人为本,促进文化、经济、城市发展与改善人居环境的和谐发展。
在采访中,广大市民纷纷表示,实践证明,历史城市的保护与文化传承是增强大众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也是带动历史城市高质量创新发展的新引擎。要不断加强宣传引导,提升大众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意识,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