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生态牌走绿色路唱旅游戏

2023-02-10 11:42:02 星期五  来源:邢台日报

沙河、临城获评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打生态牌走绿色路唱旅游戏

本报记者武健杨煜兴 通讯员霍笑楠赵路沙

立春过后,漫步在沙河市故河道旁的小路,凉风习习,芦苇在风中摇曳,优美的环境吸引了众多鸟类翩然而至。飞鸟在落日的余晖里翩翩起舞,空旷、辽阔的唯美意境呈现在眼前……日前,省文旅厅公布第三批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我市临城县、沙河市成功入选。

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加快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持续提升旅游整体竞争力,擘画处处皆景、处处可游的美丽生态画卷。

以绿为底绘就生态文明新画卷

“现在气温较低,但这时登山游玩别有一番韵味。”日前,在沙河市红薯岭景区游玩的市民朱增伟告诉记者。据了解,自2018年以来,沙河市全面实施红薯岭、花乐园、桃花源等中西部景区绿化工程,通过大密度荒山绿化,对裸露山体实施生态修复,同时对S329、纬三路、新庙柴、新三川贯通等多条道路实施绿化景观提升,形成了“处处是景观、无处不宜游”的全域生态旅游环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我市重点实施浅山丘陵区绿化、村庄绿化、河渠绿化、农田林网建设、森林抚育和退化林修复等造林工程,生态底色愈发亮丽。

“我们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续深化生态治理修复,实施中西部景区绿化工程,大密度绿化荒山。”沙河市发改局局长李梅海介绍,截至目前,沙河市已完成营造林6.48万亩,硬化绿化裸露土地23.6万平方米,为发展全域生态旅游打下坚实基础。

临城县采取林产结合、企业承包、社会参与等多种方式,实现了荒山披绿、村民增收、环境优美的综合效应,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植树造林新路径。“为拓展生态旅游,我们坚持做大‘绿网’,重点谋划实施了公园游园新建改造、街道和水系绿化改造等绿化工程。2022年,我县完成国土绿化6.5万亩,建成区新增公园绿地面积5.23公顷,新增绿地面积10.62公顷,全县森林覆盖率44.2%。”临城县自规局三级主任科员岳建军介绍,此外,自2017年,临城县分3期规划实施了泜河综合整治和滨河路建设工程,新增湿地1万余亩,新植树木4.4万株。

一体推进开辟多点开花新局面

“‘全域旅游’是空间全景化的系统旅游,是跳出传统旅游谋划现代旅游、跳出小旅游谋划大旅游。”沙河市文广体旅局局长乔志峰认为,必须从全要素、全行业、全过程、全方位、全时空等角度推进旅游产业发展,实现旅游景观全域优化、旅游服务全域配套、旅游治理全域覆盖、旅游产业全域联动和旅游成果全民共享。

沙河市着力推动“一城三区四廊”全域旅游发展整体布局,以交通为轴,串点成线,大力实施“旅游+”

新业态,培育工业旅游、山水休闲、生态度假、民俗文化4条产业长廊,按照有特色、有产业、有带动、有效益的理念,推动旅游业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从观光旅游向体验度假、研学旅游转变。“同时,我们还着力打造两条‘百里画廊’,一条西起蝉房乡、东至白塔镇,另一条北起御路村、南到王硇村,是集交通运输和旅游观光于一体、彰显人文特色、展示秀美风光的旅游观光精品线路。”乔志峰说,石亭、木亭、长廊、蒙古包、烽火台等景观设施,如粒粒宝石散布在百里画廊两侧,开辟多点开花的全域旅游新局面。

而临城县同样坚持把全县地域作为一个大景区来打造,统一规划布局,加强资源整合,连点成线,以线带面,依托崆山白云洞、天台山、岐山湖“旅游金三角”整合旅游资源,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大力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文旅项目建设、公共服务升级。

“近年来,按照‘全域旅游、全景临城’理念,我们坚持‘打生态牌、走绿色路、唱旅游戏’。目前,旅游区的建设服务标准辐射带动了景区周边乃至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全县形成了全民参与、全民共享的全域旅游良好氛围,推动了山、水、林、田、路的整体改善和地域文化的挖掘与展示。”临城县文广体旅局局长鲁爱军介绍,截至目前,临城县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3个、3A级景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等7个国字号品牌,已形成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产业融合打造富民兴业新引擎

“我们通过发展现有的‘大台’苹果、‘蝉房香’板栗、‘久川’香醋、‘太行农庄’等系列品牌,将现代农业与旅游业结合,走生态富民之路。”沙河市蝉房乡党委副书记、乡长许磊杰介绍,蝉房乡立足当地农业产业特色,全面做大做强旅游和现代农业,打响旅游品牌,形成山水风光游、古村落文化游、现代农业游、休闲康养游等多种业态融合支撑的全域旅游新格局。

旅游业是综合产业,必须坚持全产业融合发展。“我们积极创新推动构建‘旅游+’模式,推动文化、节会、教育、体育、养生全方位发展,将全域旅游与打造特色产业、乡村振兴等深度融合,有效发挥旅游‘一业兴百业’的带动作用。”沙河市文广体旅局副局长王志华介绍。

临城县坚持全域旅游与休闲农业、美丽乡村、大健康产业等相结合,不断强化产业支撑,带动农民增收。“我们依托20多家农业龙头企业,全力打造旅游产业乡村振兴发展平台,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临城县发改局局长李文奇介绍,临城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种植,积极发展古村游、采摘游等,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壮大村集体经济,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累计带动4万多名农民吃上了旅游饭。

邢台日报、牛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

独家授权邢台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

广告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