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朝军:红灯笼照亮乡村振兴路

2023-01-24 23:47:15 星期二  来源:邢台日报

本报记者王芳通讯员 武娜杨超

“先套上绒布,再撑开骨架,调匀钢丝骨架之间的距离,沿着骨架贴好金线,上下两端贴上云花,一个成形的灯笼基本就完成了……”日前,走进任泽区达二村,灯笼加工户赵朝军正在通过手机直播“教学”。

赵朝军是任泽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宫灯制作技艺”的传承人,他所在的达二村是该区宫灯的起源地。该村现有灯笼制作工坊60余家,年产值达6000余万元。

达二村位于任泽区城区东部,全村300余户、1000余口人。20世纪90年代初,由于村庄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乡亲们日子拮据,许多人选择外出打工讨生活。

当时,在山西打工的赵朝军偶然发现了灯笼的市场商机,便利用业余时间跟当地人学习灯笼加工技艺,成为达二村第一批吃“灯笼饭”的人。眼瞅着赵朝军从灯笼制作中尝到甜头,乡亲们随后跟着干起来。

从最初1家加工作坊发展到60多家,从最初的小打小闹到如今年可加工制作灯笼60多万盏,达二村的灯笼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并实现了从骨架制作到印花烫染再到灯笼拼装、分工协作的“一条龙”式生产,产品销往北京、山西、湖北、内蒙古等地。

据了解,灯笼销售有季节性,一般加工和销售集中在下半年,但是上半年村民们也没闲着,到陕西、浙江、广东等地走访市场,了解时下的热门款式,找准顾客需求。经过多次走访与创新,他们制作出了更加结实美观的钢架灯笼、LED旋转灯笼,骨架长度从0.4米到3.5米,售价也从每对10元到2000多元不等,年销售额达100多万元。

灯笼制作包括搭架、裁布、拉金边、粘祥云等23道工序,逐渐发展壮大的灯笼制作产业也为带动村民就业致富提供了机会。在达二村,无论是70多岁的老人,还是20多岁的青年,都能从中找到合适的岗位。

老手艺重新走进大众视野后,如何把宫灯文化发扬光大?赵朝军说:“我开通了网络直播平台,平时除了卖灯笼,还以直播的形式讲述中国灯笼的历史、传说以及制作技艺等,让更多人了解和传承这项传统文化。”

邢台日报、牛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

独家授权邢台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

广告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