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设备共享,铸就中小企业共赢新生态
——探索共享式园中园发展路径系列报道之二

图为任泽区龙泉剑厚力五金园内热处理车间的球化退火设备。该设备可降低金属材料的硬度,改善其切削加工性能,使产品品质更稳定。 范凯迎摄
本报记者 王帅薇 通讯员 曹庆隆
近日,位于清河国际羊绒高端针织产业园的新华·慈星羊绒针织数字化共享车间里,上百台数字化一线成型电脑横机高速运转,织出一件件质地柔软的羊绒服饰制品。
“过去,我们常因设备不足,旺季时不得不临时找代加工、排产等待。现在,入驻‘共享式园中园’,省下了购买关键设备的费用,还能享受更先进、完善的配套服务,再大的订单也能稳稳接住。”清河县伟祺羊绒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唐志刚感慨道。
在“中国羊绒之都”清河,产业链曾长期偏重前端,许多中小企业因体量有限、资金不足,无力独立购置动辄数十万元的关键设备,面临“大订单吃不了”的困境。“如果每家企业都自购设备,全县约需5万台电脑横机,淡季闲置将是巨大浪费。”清河县羊绒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郑春雨说,随着共享车间建成,企业既可分期购机入驻,也能通过柔性供应链灵活调配产能,有效破解了重复投入与资源闲置难题。
清河羊绒产业的共享实践探索,是我市全面推进“共享式园中园”建设、破解关键设备重复投入难题的缩影。近年来,我市在全省率先实现省重点产业集群“共享智造”全覆盖,共享行业内通用性强、购置成本高、智能化水平突出的关键设备,推动资源要素优化配置,为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任泽经济开发区龙泉剑厚力五金园,任泽区鑫汉达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借助园区共享的全自动磷化处理设备完成了一批干壁钉的表面处理。
“对中小企业来说,这种全自动磷化处理设备投入高,技术参数要求也高,我们自己搞不定。”鑫汉达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负责人程明亮说,现在园区有了共享设备,他们省去了大笔投资,还能用到先进技术。产品经过处理后,耐腐蚀性、美观度都提升了,品质更加稳定。
龙泉剑园区负责人镡玉龙介绍,共享设备已常态化服务于园内4家企业,还吸引了隆尧县、邯郸市永年区等地的企业前来委托加工。目前,园区已构建起以原料集采、关键设备、工序协作等为核心的共享生态,帮助企业避免重复投资约3800万元,年增产值3000万元。
威县高新区的汽车滤清器共享园中园内,检测检验中心、冲压设备和模具等成为企业共享资源,服务集群内18家企业;市高新区深圳电子信息产业园B区聚焦行业共性需求,推出高通用性电子制造设备共享,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5%;任泽区邢湾机械制造共享式园中园通过关键设备共享、物流贸易共享等,集聚12家相关企业,助力企业采购成本降低8%、加工成本下降10%……
关键设备共享在破解“买不起”难题的同时,还催生了“用得好”的倍增效应。“得益于共享车间标准化生产,同批次羊绒制品的纱支密度、支数、针数、色牢度、抗起球性等指标可以保持一致性,这让羊绒制品质量稳定性更强。”河北新华羊绒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宋丽丽从质量管控角度肯定了共享价值。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从“重复投入”到“资源共享”,我市正通过关键设备共享,提高设备利用率,推动产业链条无缝衔接、产业集群加速升级。
目前,全市参与共享企业利润率平均提升10%;临西轴承、任泽智能设备及零部件等“共享智造”入选全省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