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柏乡县易沃克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展厅。 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周林
创新主体梯度成长,企业活力竞相迸发,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38家、省级科技研发平台122家;
创新生态持续优化,县域创新活力奔涌,县域科技创新能力A类县增至10个,其他8个县均获评B类县;
创新效应持续增强,新兴产业“裂变”生长,传统产业“智变”焕新;
…………
近年来,通过构建多层次创新平台、培育壮大创新主体、促进知识产权高效转化、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我市在跨越赶超的征程中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创新答卷”。
主体倍增+平台赋能,筑牢创新根基
“我们研发的耐低温气凝胶保温PP-R管采用三层创新,保温效果提升3到5倍,每年每百米可节约标煤120公斤以上。”10月25日,柏乡县河北星洁管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永宏说。作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星洁管业近三年累计投入科技研发1170万元,年均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的4%,成为我市企业以创新撬动发展的生动案例。
创新能力提能升级,离不开企业创新主体的作用。我市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成长计划,构建“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递增、‘小巨人’企业提升”梯度培育体系,共推荐1480家企业通过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评价,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38家,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4家。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我市大力推动创新平台提质增效。全市已拥有省级科技研发平台122家、市级平台284家,培育工业企业研发机构974家,形成了支撑产业技术攻关的坚实底座。今年,我市河北建滔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德龙钢铁有限公司等37家企业成为省博士创新站建设项目实施单位,将高校的前沿科研力量与企业实际需求紧密串联,为破解生产瓶颈、加速成果转化安装了强大的“智力引擎”。
人才引领+产权护航,优化创新生态
“通过技术攻关,芽孢杆菌类产品实现升级迭代,产品发酵水平提升了30%,生产成本降低了40%。”马强说。2023年,马强通过我市“政招企用”引才新模式,到邢台思倍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任职,牵头对企业生产工艺等进行优化。
以人才之“活水”激荡创新之“浪潮”。我市发布44个特色产业集群人才需求目录,为产业量身定制招才引智“路线图”,并设立“泉城工匠”激励保障专项资金,引导人才要素向关键领域集聚。
让“专利”变“红利”,是我市激活创新存量、赋能产业升级的关键一招。我市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聚焦区域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开展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并创新开通“高校专利直通车”,推行“先使用后付费”模式,推动专利存量转化为创新增量。今年以来,完成专利转化许可2600件。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离不开资金投入。为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科技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生产力,我市统筹运用各种政策工具,大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今年1至9月份,我市财政科技支出2.9亿元。
产业裂变+智造升级,释放创新动能
在晶澳科技宁晋智造基地的生产线上,自动化设备高效运转,智慧运输车有序穿梭,机械手臂灵活操作,一片片n型电池片下线,光电转换效率值较去年同期提升0.5个百分点。晶澳科技持续强化科技研发实力,2019年至2024年,晶澳科技研发投入合计达180.52亿元,规模位居行业前列。
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是生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当前,我市新能源装备、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蓄能产业正蓬勃发展,在新能源领域具备了先发优势,新兴产业加速培育。
与此同时,传统产业也在创新中“焕新”。全市围绕设备更新、数字化转型、绿色化改造等重点方向,推动制造业向先进制造跃升。在柏乡县河北铸诚工矿机械公司生产车间里,焊接机器人、数控激光切割机取代了传统人工切割、焊接,工件精度更高,产能增长4倍多,产值增长10%左右。
数字化赋能创新科技。在2025年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上,我市49个单位全方位展示了数字技术融合应用的“邢台范式”。以位于市高新区的太行智算中心为核心,我市加快布局智算产业园,致力打造冀中南地区的数字产业基地。智能制造结出硕果,全市累计培育卓越级智能工厂(国家级)1家、先进级智能工厂(省级)46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