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答卷——跨越赶超的五年
实施工业立市,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河北德金玻璃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械手正在搬运玻璃原片。资料图片
开栏的话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五年来,全市上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解放思想、奋发进取,锚定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邢台篇章,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可喜成绩。邢台新闻传媒中心即日起推出《“邢台答卷——跨越赶超的五年”》栏目,通过一系列深度报道,全景展现邢台的奋进足迹,进一步汇聚推动跨越赶超发展的澎湃力量。敬请关注。
本报记者 马维勇
推进“一带五园”规划建设,着力打造全省千亿级食品加工产业隆起带;
44个特色产业集群持续壮大,在全省率先实现省级重点特色产业集群“共享智造”全覆盖;
全市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实现“四连增”,连续上榜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榜单;
…………
近年来,我市围绕食品加工和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以及装备制造、新能源等44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聚焦重点制造业链条,持续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具有邢台特色和比较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立足优势基础,推动主导产业蓄能升级
食品加工和新材料是省委明确我市重点发展的两大主导产业。市委、市政府抢抓省级战略机遇,系统谋划、高位布局,把两个产业作为构建具有邢台特色和比较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着力点和突破口。
在隆尧县东方食品城,运输车辆在企业间进进出出,一派繁忙景象。龙大包装、红帽子制盖等100多家国内一流食品加工产业配套企业围绕今麦郎公司园区有序布局,形成上下游完善的食品加工产业链条。
“以大健康食品产业为发展方向、以今麦郎为链主企业,我们继续招大育强、塑造优势,今年计划引入超亿元项目13个以上,加速建设食品加工全产业链聚集区。”东方食品城项目建设服务中心主任张国江说。
我市拥有8个省级粮食生产核心县、11个农业特色产业集群,依托禀赋优越的农业资源,谋划实施“一带五园”食品加工产业隆起带建设,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园区集中、向产地下沉,推进农业和食品产业融合发展,推动粮食生产大市向食品加工大市转型升级。
材料是制造业的基础。航空发动机叶片用高温合金替代进口、国内350公里以上时速高铁唯一可选的合金导线……我市新材料产业抢占新赛道,在部分细分领域已形成优势企业、优势产品。
立足原材料工业基础,我市重点发展先进钢铁材料、特种合金、绿色化工新材料、特种玻璃及玻纤材料、前沿新材料等领域,持续搭建产学研平台,推动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加快培育壮大新材料产业。今年1至8月,全市156家新材料规上企业营收442.9亿元,占比20.4%,同比增长3.6%。
■打造“共享式园中园”,赋能特色产业提质增效
全球最大的羊绒及羊绒制品集散地、全国最大的童车生产基地、全国三大电线电缆生产基地之一、七大轴承产业聚集区之一……作为冀中南制造业基地,目前我市培育出44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其中,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5个、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12个,数量均位居全省第一。
日前,我市特色产业集群“共享式园中园”创建工作全面启动,邢湾机械制造园等6个园区被认定为首批“共享式园中园”。
依托“共享智造”的产能与技术优势,清河国际羊绒高端针织产业园内设备24小时开机率平均达80%,产销两旺;中国·临西“国际轴之城”通过共建中塞(国际)轴承产业共享实验室,缩短企业研发周期20%至30%……
我市将发展“共享式园中园”作为重要抓手,坚持政府引导、突出市场主导、优化政策服务,逐步探索形成成熟规范的“共享式园中园”模式,实现共享智造由点到面拓展,推动产业集群迈向中高端。
此外,我市坚持一群一方案、一企一对策,出台系列支持政策,逐集群制定具体措施,梳理绘制各集群产业链全景图、配套服务体系图,明确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实施龙头带动工程,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链主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全市累计培育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2家、省级单项冠军企业76家;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38家,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4家。
■聚焦“智改数转”,释放产业发展新动能
河北中煤旭阳能源有限公司抢抓“智改数转”机遇,持续实施技术改造,智慧煤场投用后,劳动效率提升80%;河北华密新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技术改造后,实现产能3.89万吨改性工程塑料,产品广泛用于航空、航天、高铁、汽车等领域……
我市聚焦全市重点行业、重点集群、重点企业,深入推进技改投资倍增行动,鼓励引导企业谋划实施技改项目,持续优化产品结构,丰富产品类型,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2024年全市技改投资同比增长33.1%,位居全省第二。
对标对表国内先进产业集群,我市着力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持续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加快产业集群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与此同时,扎实开展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集群活动,组织数字化转型供需对接,培育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2个,全市规上企业两化融合实现全覆盖,“十四五”期间,全市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实现“四连增”。
眼下,中车新能源基地708米超级车间内,130米级风机叶片试产订单排满;邢台龙岗储能电站项目厂区建设已完工,外送线路完成约40%……我市依托新能源产业领域链条多而广的先发优势,重点实施大规模开发新能源、推进装备产业链发展、拓展新能源应用场景、培育提升发展能力4项重点工作,逐步形成“投资大、产业强、应用场景广”的新型能源强市发展格局。
与此同时,我市加大对智能工厂建设的扶持力度,加快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步伐,鼓励更多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日前,省工信厅公布2025年度第二批先进级智能工厂认定名单,我市38家智能工厂入围,数量位居全省第二。至此,我市累计培育卓越级智能工厂(国家级)1家、先进级智能工厂(省级)46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