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临西“国际轴之城”
政企合力构建“共享式园中园”产业生态圈
图为临轴集团与Z&S轴承公司合作共建的中塞(国际)轴承产业共享实验室。沈建荣摄
本报记者 王露橦
这个月,河北亿泰克轴承有限公司生产的新款轴承产品乘着中欧班列,奔赴海外高端客户。“短短两年间,我们的轴承质量提升了一大截,高端客户合作订单稳步增加。这是靠我们一家企业单打独斗无法实现的。”企业负责人李岳芬说,“临西轴承”之所以能加速“转”向高端市场,秘诀在于“共享”。
“临西县是全国主要的轴承生产基地之一、重要轴承集散地,全国每10个轴承中就有1个产自临西。但一直以来,我们一直难以摆脱‘大而不强、全而不优’的标签,成为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大瓶颈。”临西轴承工业园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张玉河坦言。
直面短板找出路。近两年,临西县坚持政府主导、国企运营、多环节协同,由临轴集团高标准打造特色化、专业化“共享式园中园”——中国·临西“国际轴之城”,靶向招引高端链主企业落户,构建全链条共享生态,加速助力企业降本增效,提升区域品牌整体竞争力,开辟“临西轴承”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高端“链主”带来优质共享资源
“‘临西轴承’要挤进高端市场,由大变强,必须靠抢。第一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必不可少。”共识一经达成,临西迅速行动。
锚定把中国·临西“国际轴之城”建设成为集研发、制造、物流于一体的“共享式园中园”目标,县域坚持规划先行,确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以国家级轴承研发检测服务中心为核心,联动轴承产业改造提质区、知名品牌带动区、智能制造引领区、装备制造集聚区、仓储物流区,打出“建好厂房等项目”主动牌,促成目前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唯一反向投资的装备制造业项目、近年来临西招引的单体投资规模最大轴承制造项目——塞尔维亚Z&S轴承公司精密模块轴承智能制造项目在中国·临西“国际轴之城”投产。
Z&S轴承公司首席执行官杜罗·加贝兹说,临西扎实的轴承产业基础、完备的产业链条和共享生态,是很有诱惑力的资源。这意味着项目可以有较高的本地化配套率,部分原材料在本地即可采购,大大节省物流成本。如今,这家行业巨头作为临西轴承产业集群的新“链主”,也正拿出先进生产技术、专业外籍人才、成熟管理经验等优质资源,与集群企业共享。
前不久,在临轴集团与Z&S轴承公司合作共建的中塞(国际)轴承产业共享实验室里,一批来自河北宝瑞明轴承制造有限公司的深沟球轴承经过细致检测,拿到成套轴承尺寸、表面粗糙度等参数精度合格报告,成为高端市场“准成员”。
“过去,产品检测得去省外,拿到合格报告最快也得半个月,各项花销少说也要近万元。”宝瑞明轴承公司总经理张龙刚说,现在,权威实验室就在家门口,报告当天可取,检测成本直接省下40%。
“我们推进滚动轴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功能与实验室功能整合,实现轴承产品检测、计量、研发项目整体扩项,填补了高端轴承探伤检测、材质光谱分析等技术空白,助力企业高端产品占比提升。”临轴集团负责人魏星临说,目前,已有40多家轴承企业加入实验室共享团队,助力企业研发周期缩短20%至30%,研发成本降低约25%。
在此基础上,依托Z&S轴承公司的销售网络,临西轴承企业产品出口额稳步增长。上半年,临西县轴承产业税收同比增长62.9%。
全链条共享让降本增效成常态
今年以来,邢台军华机械科技有限公司的无缝轴承钢管产品迎来好几波销售高峰。“前些年,原材料渠道不固定,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现在,我们按集采平台帮我们谈好的‘团体批发价’,稳定采购石钢优质轴承钢,产品质量大幅提升。光是最近这阵子,我们就拿下了6个高端客户的订单。”企业副总经理任雪云说。
最新数据显示,临西县拥有轴承生产销售及配套企业3000余家,年生产能力12亿套。要想提升产业集群整体发展水平,摆脱“大而不强、全而不优”的标签,推动中小企业降本增效成为关键一环。
临轴集团与河钢集团合资成立临西县铁铁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实现双向集采:一方面,临西轴承企业定制化、规模化采购优质轴承钢6.88万吨,原材料成本降低15%至20%;另一方面,河钢集团集采临西轴承产品,为产品附加值的兑现,提供稳定保障。
在集群内部,共享池里的企业订单,会借助供应链大数据匹配更有成本优势的合作对象,让企业尽可能享受到“集群造,集群用”高效循环带来的便利。福舸轴承科技(河北)有限公司从河北玉良轴承集团有限公司采购100多万元的轴承滚珠,运输时间只需10多分钟,能省下包装、物流等采购成本30多万元。同时,玉良轴承集团为福舸轴承公司提供直径300毫米的轴承套圈精细磨加工服务,较与外地厂商合作,缩短加工周期半个多月。
“目前,临西轴承产业集群产供链条本地化配套率达50%以上。专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高效化服务正助力园区内更多上下游企业高效分工协作,形成更加紧密的共享生态。”张玉河说。
此外,6月,临发集团与河北省国际陆港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河北陆港临发物流有限公司,为临西轴承等产品提供“一站式”国际物流共享服务,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对外贸易需求。
县域针对缺少先进热处理工艺、轴承锻造厂、轴承钢管生产厂的弱项,年产1000台套高端机床及自动化装备研发制造项目、临西轴承精密加工“智享工厂”项目加快建设,计划整合设备、技术、订单、人才等资源,打造立足临西、辐射周边的共享制造生态平台。
品牌共享提升行业话语权
“企业单独注册商标、打造知名品牌太难。前几年,厂里80%的订单都是给别人贴牌代工。”回忆起创业的艰辛,张龙刚直摇头,“好东西卖不上好价钱,利润不到5%。”如今,宝瑞明轴承公司获批成为集体商标成员单位之一,产品价格每套提升20元,年销售额同比增长140%,利润率提高3倍。
2023年11月,“临西轴承”集体商标成功注册,成为全市首个以县级行政区地名命名的特色产业集体商标,结束了临西轴承企业长期缺乏自有品牌的历史。
集体商标由临轴集团负责运营。“我们的核心任务是打造临西轴承产业品牌‘集团军’,为优质产品提供共享推广服务,帮助中小企业跳出在低端市场‘内卷’困境,拿到高端市场的‘敲门砖’。”魏星临说。
怀着掌握“轴专家”话语权、提升区域品牌整体竞争力的迫切愿望,临西县把产品质量作为集体商标的生命线,争取河北省滚动轴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落户临西,推动全县规上工业企业实现“首席质量官”全覆盖,建立了“临西轴承”区域公用品牌使用企业目录、认证制度,明确了品牌使用管理办法,实行集体商标“一物一码”溯源和奖励、退出机制,并制定了高于国家标准的集体商标推广使用标准。例如,轴承寿命,国标要求1万小时,在临西,被提高到1.3万小时,每季度抽检。去年,12家企业因不达标被淘汰。
达标企业除了可以参加国内外展会,还可以共享集体商标市场渠道,由专业团队出谋划策,组团与大客户谈合作,直接降低宣传推广成本,提高谈判成功率。目前,“临西轴承”集体商标成员单位已有约400家,产品溢价能力提高15%左右。
今年,河北省首个建在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的省级学术团体——省轴承学会在临西县成立。临西县与河北清华发展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设立“河北清华发展研究院临西轴承专项概念验证基金(资金)”,与清华大学等20余家院校、企业共建技术联盟,在科研创新、产业落地、人才培养交流等领域持续深化合作,优化共享生态,打造“共享式园中园”中的全国轴承产业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