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增舰
近日,我市优化营商环境的一系列数字引发关注:182项政务服务“一次办好”,31个“一件事”上线运行,1635项事项实现全流程网办……这些看似具体的“小切口”举措,正悄然推动着一场深刻的效能革命,彰显政务服务从“能办”向“好办、易办、快办”的转变。
为避免群众和企业办事遇到“跑断腿、磨破嘴”难题,我市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以“小切口”推动“大转变”。通过设立审前服务区主动靠前指导,推动“收件即办”简化流程,推广电子证照实现“免跑腿、免纸质”。改革后,跑动次数、环节、材料、时限分别压减87%、84%、73%、68%,切实为企业群众减负提效,让政务服务既有速度、更有温度。
“高效办成一件事”打包服务、审前服务区主动靠前、“收件即办”简化流程、“全流程网办”让数据跑路……这些举措的共同点,是政府部门主动换位思考,站在企业和群众的角度重构办事流程。其核心是从“我要怎么办”转向“企业和群众需要我怎么办”,真正实现了服务理念的重塑。优化营商环境,不仅要提升效率,更要彰显公平。没有公平的效率缺乏温度,没有效率的公平难以持久,我市的探索为实现二者的统一提供了新思路。
“小切口”之所以能产生大效果,关键在于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哪里问题突出就改革哪里,哪个环节卡顿就疏通哪里,通过技术赋能和流程再造,把麻烦留给政府,把方便让给群众。这充分说明,优化营商环境并非总要“大刀阔斧”,有时“小修小补”的微改革,只要能切中肯綮,同样能释放出巨大红利。
优化营商环境无止境,比的不是口号喊得有多响,而是改革能否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看的不是出台文件有多少,而是企业和群众的实际体验有多好。唯有继续聚焦小切口,持续深化微改革,才能让全市营商环境的“软实力”真正成为邢台跨越赶超发展的“硬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