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鹿县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2025-10-20 07:26:23 星期一  来源:邢台日报

打破壁垒 下沉资源 温暖民心

巨鹿县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本报记者 谢霄凌 通讯员 闫培斌

近年来,巨鹿县始终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作为守护群众健康的民生工程,以人员、技术、服务、管理“四个下沉”为抓手,构建起“县级强、乡村活、村级稳、上下联、信息通”的医共体体系,形成了具有推广价值的“巨鹿经验”。9月26日,全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推进会在巨鹿县召开,来自全省的代表实地观摩学习。

双向流动:破解“基层缺少优质资源”困局

“乡镇卫生院留不住人、接不住病,县级医院人满为患、不堪重负。”这是县域医疗的普遍痛点。巨鹿县也曾深陷此境。“过去乡卫生院连常规心电图都做不了,患者只能往县城挤。”巨鹿县医院医共体办公室主任靳露雨坦言。

破局的关键在“双向打通”。巨鹿创新“一科联一院”机制,构建人才技术流通闭环:县医院向10家乡镇卫生院派驻副院长和业务专家,更选派35名本土籍专家回乡坐诊,用“熟人面孔”消解群众就医顾虑。巨鹿县张王疃乡卫生院,62岁的村民杨会军对此深有体会,他在乡卫生院做的肾功能检查,半小时就收到县医院的确诊报告,及时启动透析干预后病情明显好转。

“下沉”之外更重“上升”。今年上半年,120名乡镇医务人员走进县医院进修,通过远程培训、手把手带教,累计1200人次基层医务人员实现能力跃升。“以前不敢接的妇科常见病,现在能独立处置了。”王虎寨镇卫生院医生杨翠巧说。如今,下沉专家半年基层诊疗超2200人次,基层人员收入平均提高12%,群众在家门口看好病、医生有发展、医院增活力的三方共赢格局已然形成。

平台织网:攻克“看病跑断腿”难题

“基层检查缺设备,县级诊断难共享”曾是群众就医的“堵点”,部分地区远程医疗“联而不通”。

针对此弊,巨鹿县投入建成检验、心电、影像等五大资源共享中心,打造“基层检查、县级诊断”服务链。截至目前,该平台已为9.55万人次群众免去奔波之苦。更惊心动魄的是危急重症救治,堤村乡卫生院曾于17时41分上传一份心电图,县医院医师刘占伟瞬间识别出心梗危急信号,紧急启动转诊流程,患者18时40分即入院救治,最终脱离生命危险。这背后,是“15分钟急救圈”的支撑——借助5G技术实现“上车即入院”,抢救成功率稳定在98%以上。

慢病管理的突破同样显著。县级慢病管理中心已服务40余万人次,早期干预9300余例,高血压、糖尿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到87.66%和85.11%。“以前每月得去县城开药,现在村医上门随访,药直接送到家。”张王疃乡糖尿病患者陈大娘说。据悉,该县正在推进的全县心电一张网,预计年底可实现村卫生室全覆盖,让“家门口的医院”更名副其实。 

机制破冰:着力打通“资源均衡”最后一公里

“医共体不是简单‘挂牌联合’,要打破人、财、物的分割壁垒。”巨鹿县医院院长王运波的话直指核心。此前,多地医共体因“县乡分灶吃饭”,药品目录不统一、质控标准有差异。

“一套标准管到底”成为解题关键。药品实行中心药房统一目录、采购、配送,县医院每季度下乡开展质控检查,财务实行集中核算、统一管理,同时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实行总额打包付费和结余资金奖励。去年,县域就诊率达83.23%,参保人员县域内住院人次占比81.9%,医保基金县域内支出率68.9%,均居全省前列。

创新的触角更延伸至养老领域。巨鹿县打造“医养结合+长期护理险”模式,小吕寨中心卫生院医养中心里,申计波夫妇找到了归宿:瘫痪在床的老伴享受长护险补贴,两人月均支出不足1500元。“24小时有医护,比请保姆还放心。”儿子申立军说,如今,全县乡村医养机构平均入住率超90%,巨鹿县也获评首批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让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既护佑健康,又温暖夕阳。

从本土专家的“熟人面孔”到五大中心的“数据跑路”,从急救圈的“黄金时速”到医养院的“夕阳暖光”,巨鹿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用机制创新让健康红利持续惠及更多群众,为县域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探索着可复制、可推广的“巨鹿经验”。

邢台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

独家授权邢台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

广告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