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剑厚力五金“共享式园中园”中一颗钉子的共享生态

2025-10-16 07:51:31 星期四  来源:邢台日报

龙泉剑集团带领28家制钉企业抱团发展,1至8月实现营收1.2亿元,同比增速14%

龙泉剑厚力五金“共享式园中园”中一颗钉子的共享生态

龙泉剑厚力五金“共享式园中园”的共享生产车间。 陈惠浩摄

本报记者刘瑞凤 通讯员武娜

10月13日,位于任泽经开区邢湾片区的龙泉剑厚力五金“共享式园中园”内机器轰鸣,共享生产车间里,一根根盘条经过冷拔、退火、热处理等工序,变为锃亮的成品钉,分别送入印有“功熙”“贞旭”等不同企业标识的周转斗。

作为任泽区智能设备及零部件产业集群的重要一环,这个由河北龙泉剑钉业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产业园,以“共享智造”为核心,助力28家制钉企业打破“小”“散”“低”发展困局,走上抱团发展之路,实现营收与竞争力双跃升。

龙头带动 28家企业“抱团”发展

十几年前,任泽区的制钉产业还深陷“小”“散”“低”的发展困境。

彼时,制钉业主要分布在邢湾片区各个村落的家庭作坊或小型工厂。一台老旧制钉机、几间简陋厂房,便是多数企业的全部“家当”,经营分散、技术薄弱、产能低效成为行业通病。

“要购买制钉设备,还要自己找原料、搞技术,小厂扛不住成本压力,大厂又怕设备闲置。”任泽区科工局局长刘洋回忆,由于缺乏资源整合,企业普遍面临设备利用率低、产品质量不稳定、市场竞争力弱等难题。不少企业在订单旺季因产能不足错失商机,在淡季又因设备空置陷入亏损,产业发展举步维艰。

作为行业龙头的龙泉剑集团负责人敏锐意识到产业痛点在于“分散”,果断提出以“共享智造”破解困局,一场由龙头企业引领的“共享之旅”就此启程。

2017年,龙泉剑集团牵头投资建设龙泉剑厚力五金“共享式园中园”,整合区域资源,为分散的制钉企业搭建覆盖生产、采购、研发的全流程共享平台。

“园区规划之初,就跳出‘租房招商’的传统模式,把‘共享基因’植入进来。”龙泉剑集团副总经理镡玉龙介绍,园区4万平方米生产车间被划分为共享集采区、共享冷拔工序、共享退火工序等板块。入驻企业无需单独购置昂贵设备、建设仓库,只要带着订单,就能直接对接共享生产线生产。

在龙泉剑集团这一“领头雁”的带动下,产业园的“抱团发展”模式迅速吸引了周边制钉企业的目光,28家原本分散的企业相继入驻,曾经的“小作坊”告别了单打独斗的困境,实现了向“集群共赢”的跨越。

多元共享 一个园区就是一条产业链

“以前买原材料,量少价格压不下来。居高不下的采购成本压得企业‘喘不过气’。现在园区统一集采,盘条每吨能省180元左右,企业一年就能节省约150万元,接单也更有底气了。”园区入驻企业朝轩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负责人孟俊朝满是感慨地说。

园区作为采购主体,整合近百家行业原材料企业,确定优质供应商,形成规模化采购优势。数据显示,企业入驻后综合采购成本平均减少25%。

在干壁钉生产车间内,280条生产线整齐排列,工人在各自岗位上有条不紊地操作。这些高价值生产线并非由某一家企业单独购置。针对这类购置成本较高的关键设备,产业园创新推出“园区+企业入股合作”及“按需租赁、订单加工”模式,企业可根据订单淡旺季灵活租赁,减轻了中小企业资金压力,又避免了设备闲置造成的资源浪费。

磷化、电镀、热处理是制钉的3道关键工序。因环保问题,不少企业曾陷入“立项难、批复难”的困境。为此,园区集中建设磷化、电镀、热处理共享生产线,覆盖周边140余家小微企业。借助生产工序共享,企业实现合规生产,还通过新设备、新工艺,提升成品钉的硬度、光泽度,防锈效果全国领先。

创新动能也在“共享”中加速涌动。前不久,入驻园区的河北厚智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依托园区与河北工业大学共建的共享研发平台,成功研发出干壁钉磷化新工艺,盐雾试验可达48小时,个别型号能达到96小时,远超36小时的行业标准,顺利敲开欧美高端市场大门。“园区依托中国五金制品协会、全国五金技术标准委员会,提供标准化质量检测、工艺优化服务,让小企业也能享受到优质科研资源。”镡玉龙介绍,如今入驻园区企业研发周期缩短15%,产品合格率从原来的96.7%提升至99.6%。

物流贸易环节的“共享红利”同样显著。园区建立统一订单管理体系,借助龙泉剑的品牌影响力,每年为小微企业柔性配置4万吨产能,破解“产销不畅”难题,让中小企业专注生产,无后顾之忧。

在五大共享模式的驱动下,园区迸发强劲活力。今年1至8月,园区企业实现营收1.2亿元,同比增速达14%。

产业协同 打造制造业转型升级“样板”

如今的龙泉剑厚力五金“共享式园中园”,从原材料入厂到成品钉出库,全流程实现“园内闭环”。拔丝、进火等8道核心工序不用依赖外部协作,在园内就能一站完成。

“共享智造”模式深度赋能下,龙泉剑厚力五金“共享式园中园”早已超越传统生产基地的定位,蜕变为驱动企业协同发展的“核心引擎”,构建起“研发—生产—检测—销售”全链条闭环生态。

“在帮助入驻中小企业实现规范化生产同时,我们聚焦产业链延伸与高端化发展,将精力投入到周边产品研发与高端品牌打造上。”镡玉龙说,目前,园区企业已联合开发出10余类200余种型号的五金产品,远销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自园区运营以来,任泽区五金制品出口累计增长超20%,高端产品占比提升至35%,可应用在航空航天、轮船火车、建筑施工等领域,带动周边五金制造企业实现“质量双升”。

园区将五金产品生产的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列为下一步核心发展目标,以数字技术放大“共享智造”优势,让产业链协同更高效、更精准,全力打造区域内极具竞争力的五金智造新高地。

“产业协同不仅为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还让任泽区制钉产业有了自己的‘拳头产品’和‘金字招牌’,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共享样板’。”刘洋表示,未来,他们将以龙泉剑厚力五金“共享式园中园”为示范,推动共享模式向周边关联产业延伸,带动任泽区乃至周边区域的传统制造企业突破发展瓶颈,打造共融、共创、共赢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邢台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

独家授权邢台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

广告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