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县梅花拳:百年古拳焕发时代新韵

2025-10-15 07:29:08 星期三  来源:邢州报

《文华邢州》——非遗篇?

威县梅花拳:百年古拳焕发时代新韵

扫码收藏

在邢台市威县这片历史悠久的大地上,一门传承数百年的传统武术——威县梅花拳,正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焕发出蓬勃的时代生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威县梅花拳通过创新传承模式、深化校园普及、建立传承基地等一系列举措,让这门源远流长的拳术在新时期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记者 冯鑫 实习生 王晓宇 文/图

深厚底蕴 薪火相传

威县梅花拳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拳种之一,其历史源流可追溯至明朝永乐年间。据史料记载,当时威县李家寨张姓梅花拳的一支随山西移民迁入,随后平乡梅花拳的两支也相继传入,逐渐形成了以威县李家寨梅拳及平乡邹、张两支(俗称“大架”“小架”)为主的完整体系。这门以刚柔并济、内外兼修著称的拳法,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在中华武术发展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清光绪二十四年秋,威县梅花拳传人赵三多联合山东冠县梨园屯(今属威县)红拳传人阎书勤,聚集梅花拳和红拳传习,改称“义和拳”,在蒋庄马场举行起义,成为义和团运动的重要力量。因此,威县梅花拳被称为“爱国拳”。

在当代传承中,第十八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石瑞杰发挥着重要作用。自2009年4月起,他坚持每日清晨6时许准时来到威县人民广场,义务为梅花拳爱好者传授拳道,这一善举已持续十余年。2024年暑期,他亲自授课的公益培训班再次取得丰硕成果,50名青少年经过30天系统学习,在威县义和团纪念馆南侧的汇报演出中,展现出梅花拳的独特魅力。

校园普及 培育新苗

近年来,威县梅花拳的传承保护工作取得显著进展。2024年2月,国家级非遗威县梅花拳传承基地在威县方营镇宋庄村成功建立,这是继威县梅花拳研究会李寨传承基地、张官寨传承基地、司家庄传承基地之后的第四个传承基地,标志着梅花拳的保护体系日益完善。

更令人鼓舞的是,该县苏威仲夷学校、第二中学东区、高公庄中心小学、邢台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等多所学校积极推进“武术进校园”活动,将梅花拳纳入日常教学体系,成效显著。在2019年由河北省体育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等单位主办的“河北省武术进校园中小学武术套路比赛暨首届国家级非遗梅花拳演武大赛”中,石瑞杰带领的高公庄中心小学和威县第二中学东校区学生们取得了优异成绩。

2024年,该县教育局组织的“义和团运动与爱国主义教育”研学活动,更吸引了全县2700名学生参与。通过参观义和团纪念馆、威县名人馆和四项国家级非遗展馆,以及聆听石瑞杰的现场授课,学生们在梅花拳学习中深化了对爱国精神的理解。

石瑞杰表示:“今年10月19日,威县第一中学、第二中学、第三中学、第四中学将同步开设梅花拳课程,并计划于明年5月举办千人汇报表演,集中展示教学成果。”这一举措标志着威县梅花拳在校园的普及推广进入全新阶段。

古今融合 续写华章

面对传统武术表演属性增强、实战功能弱化的时代挑战,石瑞杰以创新精神推动梅花拳的现代化转型。他在教学过程中勇于突破,将传统梅花拳与拳击、散打、泰拳等现代搏击训练相融合,对原有套路与定式进行科学改良。从2009年至2014年,经过五年不断探索,他结合众家所长,完善、编排了大量新套路,为这一古老拳种注入新的活力。

2016年,这套新改良的梅花拳法最终固定下来,并编写成册在各个学校推广。“这套新改良的梅花拳里既有桩步五式和行步三法,又有拳击当中的直拳、摆拳、勾拳、反背捶和散打中正蹬、鞭腿、侧踹,也有搏击的膝法和肘法,还结合改良了传统武术乌龙摆尾、扁踹卧牛腿等一些非常实用的技法。”石瑞杰详细介绍道。

在传承队伍建设方面,已培养出以张英峰为威县梅花拳第十九代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同时发展了张汝贞、姜瑞卿、张庆局三位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以及庞志忠、王华俊、王笑朝等县级代表性传承人,形成了老中青相结合的完整传承梯队。

展望未来,石瑞杰表示将继续深化“武术进校园”活动,同时加强与本地高校的合作,共同开展梅花拳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他坚信,在各级政府和传承人的共同努力下,威县梅花拳这门古老的武术瑰宝,必将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全民健身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邢台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

独家授权邢台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

广告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