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赶超·奋进邢台”年中回望大型融媒特别报道之四
小切口靶向发力 优服务聚势赋能
——我市凝聚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强大合力
在市高新区政务服务大厅,工作人员为办事企业办理相关业务。 本报记者 韩文洲摄
扫码看视频
本报记者 马维勇
市政务服务大厅新址全面启用,设置13个服务专区,300多个事项实现自助办理;
第二批12条优化营商环境部门改革举措印发实施,新一批8个“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全部开通上线,创新推行政务服务事项“一次办好”改革;
开发区提档升级专项行动重点任务加快推进,集聚新要素,提升承载力。市属开发区前5个月共引进5000万元以上项目23个,总投资147.55亿元;
用好座谈会商和下沉走访机制,精准有效为企业纾困解难,增强企业家扎根邢台、耕耘发展的信心……
今年以来,我市聚焦企业所需所盼,推出更多小切口、“邢字号”改革举措,强化要素保障,保持政企良性互动,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凝聚起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强大合力,为加快全市跨越赶超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小切口改革 助企解难题破瓶颈
“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加快全市跨越赶超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蛇年春节后首次市委常委会聚焦优化营商环境主题,释放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持续激发市场活力的信号,吹响了各级各部门抓好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号角。
年初,市政务服务大厅新址全面启用,相关配套再升级,政务服务智能化、信息化、便利化迈上新台阶。新政务服务大厅共设置13个服务专区,300多个事项可自助办理。现场服务系统实现了智能化升级,可主动识别超时等候群众,第一时间给中心工作人员派发帮办代办工单,变被动服务为主动精准服务。
对标一流标准,我市推出优化营商环境部门改革举措第二批清单,以12项小切口、“邢字号”改革举措实实在在帮助企业解难题、破瓶颈。“入企扫码”升级,进一步强化执法检查备案、扰企执法预警,畅通企业在线评议反馈渠道;“双盲”评审机制完善,进一步扩大了远程异地评标项目范围;“分期竣工验收”政策全面实施,验收周期压缩,已有15个项目107个单体工程受益。此外,推行园区帮代办服务全覆盖、泉城易办、“即贷即抵·泉城网办”等举措,以更加高效、优质的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与此同时,我市新一批8个“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全部开通上线,目前,前两批21个“高效办成一件事”在跑动次数、办理环节、申报材料、办理时限等方面,较改革前分别压减87%、84%、73%、68%。创新推行政务服务事项“一次办好”改革,全面优化办理环节、压缩办理时限,截至目前,全市公布了182项“一次办好”事项清单,共办理相关事项33125件,企业群众平均办理时限压缩至2小时以内,政务服务效能和企业群众办事满意度显著提升。
优化营商环境不仅体现在“少跑腿”甚至“不跑腿”的办事效率上,也体现在办事用心用情的服务理念上。6月起,我市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营商环境领域部门分管领导接听热线电话活动,通过领导干部直接听民声、察民情、体民意,有力有效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今年以来,12345热线已解决营商环境诉求177件。
大平台建设 优化产业承接载体
开发区是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的主阵地,市委、市政府在政策上大力支持、要素上及时保障、力量上充分配备,使之成为我市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实力的主体支撑。
年初,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联合印发《解放思想奋发进取推动开发区提档升级专项行动2025年重点任务清单》,17项具体工作迅速推进,半年来收获满满。
——持续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属开发区项目投资联席会议机制,市属国有企业和开发区投融资平台共同发力,推进220KV邢东变电站工程,加快新能源装备产业集群重点项目建设。前5个月,市属开发区共引进5000万元以上项目23个,总投资147.55亿元。
——完善基础设施。泉北大街东延、邢州大街东延、宋璟大街(市经开区段)、永安路南延4条道路完成改善提升,市属开发区及联动发展区互联互通的交通网络逐渐形成;全市在建“园中园”达60家,今年将梯次推进100家园区建设,形成“谋划一批、推进一批、做强一批、示范一批”的可持续发展格局。
——审批管理权限下放。聚焦推动县属开发区提升能级,我市创新机制,将涉及开发区的审批和行政管理权限按“能放皆放”原则划转至管委会。目前,各开发区均成立综合代办中心,开展“全程代办”审批服务,项目审批效率提升50%。
不断加强内功修炼,持续提升服务效能,调动起民间投资积极性。1至5月,全市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4.9%,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0个百分点。
谋事一盘棋、干事一条心,我市以营商环境之“优”,促经济之“稳”、发展之“进”,1至5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8.1%。
悉心优环境 跑出跨越赶超加速度
从伟誉医疗康养科技公司生产车间到邢台电缆公司搬迁项目工地,从清河县领途汽车公司实验室到襄都区旭阳集团邢台园区……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进车间、入工地,用好座谈会商和下沉走访机制,常态化与企业家座谈交流,查访实情、征求意见,一项项调研有了结论,一个个困难得到解决。
各级各部门把亲商爱商作为工作习惯,敢于、善于、勤于和企业家坦诚相待、真诚交流。威县召开政企恳谈会、群众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征求意见表,截至目前,累计收集意见建议3828条,为群众解决诉求5.5万余件。市工信局开展千企帮扶活动,针对订单不足、资金短缺、用工困难等实际问题加强协调帮扶,1至6月累计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76个。各大金融机构陆续推出“宁晋宁缆贷”“平乡童车贷”等特色信贷产品,截至5月末,全市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353.92亿元,较年初新增234.18亿元,同比增长21.04%。
随着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企业家扎根邢台、耕耘发展的信心更加坚定——
越来越多的外地客商主动来邢投资。“原计划一年多建成投产的项目,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当年升规。”浙商来邢投资企业河北驰程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方建平说,正是看中了隆尧县优质高效的营商环境,才决定“南资北移”。
本土企业家积极参与技改投资倍增行动。邢钢转型升级搬迁改造项目取得阶段性进展;中钢邢机轧辊产业园优化项目完成部分车间主体施工;河北建滔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年产80万吨醋酸项目开始试生产……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技术革新、工艺升级,形成发展新优势。
邢台籍在外企业家纷纷回乡创业。“从项目洽谈、考察、选址、签约到落地、投产,都有专门工作人员跟踪服务、全程帮办。”柏乡籍企业家滑劭宁在“青蓝邢动”“邢商回归”等系列举措感召下,把物联网高端传感器项目布局到邢台,用实际行动回报乡梓。
一流的营商环境是最好的“梧桐树”、最强的“吸铁石”。截至5月底,我市经营主体总量达到98.99万户,同比增长5.36%,其中企业29.26万户,同比增长9.08%。
站在新的发展阶段,我市将继续推出更多小切口、“邢字号”改革,精准解决企业诉求,提振企业发展信心,以高效务实的“硬核”举措,加快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持续营造亲商、重商、安商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