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重点人群享受到优质高效法律服务
本报讯今年,我市将实施法律援助扩面提质工程,加大对农民工、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各类重点人群的法律援助服务,力争10月底前基本完成为重点人群提供法律援助服务3500件以上,让重点人群享受到优质高效法律服务。
法律援助扩面提质工程是今年我市将实施的20项民生工程之一。市司法局日前召开全市法律援助扩面提质工程推进会,分析全市法律援助工作形势,安排部署下一步重点工作。会议提到,以“服务中心、保障民生”为重点,“应援尽援、应援优援”,及时回应群众诉求。
加大援助力度,进一步提升法律援助覆盖面。民事、行政法律援助对困难群众应援尽援,针对农民工、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军人军属和退役军人等重点人群,“农民工讨薪”“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等重点领域将开展系列行动,将劳动争议、土地纠纷、种养殖业、环境污染、交通工伤医疗事故赔偿等事项纳入法律援助优先承办范围,对于符合援助申请条件的,当天受理、当天指派,援助服务将更加高效。
同时,持续深化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工作,不断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实现审判阶段刑事案件律师辩护或法律帮助全覆盖。全面落实法律援助律师值班制度,在法院、检察院、看守所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派驻法律援助值班律师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法律帮助。还将积极推进审查起诉阶段刑事辩护全覆盖试点工作。
持续优化“绿色通道”,提升便民水平。拓宽法律援助申请渠道,优化简化法律援助申请审批流程,对行动不便的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及严重疾病患者实行预约式、上门式、一站式服务。全面实施法律援助申请“市域通办”,打造全市跨层级、跨区域法律援助受理新模式,统筹调配全市法律援助律师资源,实现法律援助“马上办、一次办、就近办”。丰富法律援助服务形式,针对困难群众实际需求,采取法律咨询、诉外和解、庭外调解、代理诉讼等形式,努力提供个性化、专业化法律援助服务。同时,全面推行经济困难状况告知承诺制,将申请人提交经济困难证明改为如实说明经济困难状况,做到“减证”便民、优化服务。
市司法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将通过降槛扩面、创新便民服务方式等举措,扎实推进法律援助扩面提质民生工程,力争做到法律援助“三个覆盖”,即:全市律所办理法援案件全覆盖、全市律师办理法援案件全覆盖、各律所主任办理法援案件全覆盖。同时,还将建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专家库,通过适时与办案人员沟通、视情参加庭审旁听、及时回访当事人等方式,常态化开展案件质量评估抽查,不断提高案件办理质量。(邢台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刘晓燕通讯员董军武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