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13条措施优化营商环境

2022-02-24 10:01:14 星期四  来源:牛城晚报

项目为王 企业为本

市场监管13条措施优化营商环境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本报讯 支持全市市场主体增量提质,坚持项目为王、企业为本,深入推进落地式放权、创新式监管、妈妈式服务三个到位,以实际行动实现营商环境大改善、市场主体大发展。日前,市市场监管局制定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提质增效13条措施。

落地式放权充分释放市场活力

优化市场主体审批服务。落实首办责任、限时办结、一审一核、审核合一制,对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实行紧急事项即时办、简单事项当场办、复杂事项专人办、特殊事项跟踪办、同类事项集中办。落实企业开办便利化改革,优化名称登记管理,规范经营范围登记,全面推进住所与经营场所分离登记改革和实行企业住所(经营场所)登记自主申报制。

深化市场主体审批改革。积极配合行政审批部门深入推进“证照分离”改革,推进“照后减证”,全面推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加快电子营业执照推广应用,降低企业交易成本。

畅通市场主体退出机制。落实市场退出便利化机制,放宽简易注销适用范围和申请条件,压缩公示时间、简化办理流程。提升部门协同配合、信息共享效率,提升外资企业注销便利化水平,降低企业退出成本。

创新式监管持续优化市场秩序

推行创新监管。全面推进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通过部门联合双随机抽查实施检查,实现“一次抽查、全面体检”,减少入企检查次数,降低制度性成本,为企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推行智慧监管。对接省级智慧监管建设步伐,加快推进市级智慧监管平台信息化基础建设。充分利用质量安全监管、食品安全等数据资源,加强对市场环境的监测分析、预测预警。深入挖掘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消费投诉、监管执法等数据资源,形成高质量的分析报告,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为企业投资提供参考、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

推行包容审慎监管。严格落实市场监管领域首次轻微违法行为免罚清单,探索推行信誉与质量监管融合包容机制,在确保质量和安全前提下为市场主体留足发展空间。

推行公平竞争执法审查。深入落实“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要求,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取消针对不同所有制企业设置的不合理限制措施,确保制定出台的政策措施符合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要求。

妈妈式服务助力市场主体做大变强

实施纾困解难助企服务。深入开展广告助企、平台助企、知识产权融资、股权融资助企等活动,助力企业扩展市场、增强影响力。组织多种形式的人才对接会和银企对接会,继续帮助民营企业解决人才招聘难、融资难问题。

实施执法护企服务。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加强行政指导,帮助企业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实施维权促企服务。充分发挥12315热线平台作用,力争消费投诉举报办结率达到100%。持续抓好放心消费创建示范单位工作,在全市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让消费者天天享受“3·15”,让更多的购买力在邢台实现。

实施品牌兴企服务。加大高知名度商标培育力度,打造一批代表邢台特色的高知名度商标品牌。深化地理标志富农工作,打造特色商标品牌集群,壮大区域经济发展实力,推动品牌经济大发展,让更多的邢台产品贴上商标走出河北、走向世界。

实施质量强企服务。开展“质量服务企业行”活动,推进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实行“一对一”定点帮扶,帮助企业解决生产工艺、检验检测、质量控制等难题,培育一批高质量企业。

实施标准引企服务。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深化对标达标提升行动,推动团体标准培优,加强标准化示范试点和创新基地建设。引导我市企业积极开展国际认证,创建“同线同标同质”试点企业。积极引导企业开展绿色、低碳等高端品质认证,推动质量认证纵深发展。

(邢台日报社全媒体记者侯东杰通讯员 张健)

邢台日报、牛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

独家授权邢台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

广告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