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再生水利用构建绿色水生态

2023-11-13 10:39:37 星期一  来源:邢台日报

南和区持续推进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工作——

本报记者籍明泉

日前,水利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组织对全国78个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城市开展的现场中期评估工作结束。作为国家级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城市之一,南和区顺利通过评估。

近年来,南和区坚持节水优先,充分做优城市节水“加法”,深挖再生水资源潜力,弥补城市用水不足,破解缺水难题。

因水量稳定且受季节影响小,再生水有“城市第二水源”之称。近日,记者来到南和县北控源和水质净化有限公司。

“这是中水,也被称为再生水。”该公司副总经理齐留冬告诉记者,实现“重生”的污水,一部分被送往城市进行循环利用,另一部分流入河流用于生态补给。

立冬时节,南和区人民公园依旧绿意盎然,随处可见“再生水让我们的水资源更具可持续性”“你知道再生水主要用于哪些领域”等有关再生水科普知识。

作为再生水利用配置主题节水公园,南和区人民公园生态补水全部采用再生水。“在这里,市民不仅能感受出门见绿的美景,还能了解再生水利用科普常识,增强节约用水意识。”南和区水务局水政水资源办公室主任陈星表示。

再生水从何而来?

在南和区再生水管网分布图上,记者找到了答案。

南和区再生水输水管网与城区12条主干道以及绿化带平行建设,输水管网既延伸至公园绿地,又贯穿城区连接至污水处理厂。输水管网科学分布,有效串联起各个用水区域。

“以人民公园为例,我们在建设公园时推行循环节水利用及透水铺装,将再生水管道直通公园,以便于公园中心湖补水和绿植景观灌溉。”陈星说,输水管网还配套建设了智慧监测、定时喷灌等系统,覆盖城区绿化面积达100万平方米。

提高再生水利用率,建设便捷的输水管网十分必要。南和区围绕“生态优先、节水补水、应用尽用”原则,科学测定再生水利用量和覆盖范围,配套建成直通公园、绿地等用水重点区域的再生水利用设施管网113.5公里,日输送再生水能力达2.5万吨。

同时,输水管网将城区1个电厂、2个污水处理厂以及多个用水区域串联起来,构建起“三厂一网多线”生活污水治理和再生水利用体系,让再生水取用便捷高效。2021年,南和区成为我市唯一入选的国家级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城市。

如何保证再生水水质?

变废为宝,南和区不仅向城市污水要资源,还向城市污水要质量。

“进水氨氮48.672毫克/升、进水总氮52.281毫克/升……”在南和县北控源和水质净化有限公司中控室的水质监测电子屏幕上,各项指标实时显示。在工作人员操作下,各项设备正在高效运转。

为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厂区内不同班组的工作人员每两小时巡检一次设备。“我们主要承担南和区城区的生活污水处理,每天大概有1.5万吨污水流入。”齐留冬介绍,目前,他们采用的是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技术。经过沉淀、生化以及过滤等阶段后,原水中的氨氮指标会小于1.5毫克/升,总氮的指标会小于15毫克/升,水质达地表水准Ⅳ类排放标准。

此外,南和区还在南和经济开发区、郝桥镇等地建起污水处理厂,实现日处理污水2.72万吨,日再生水产生量达2.33万吨,全区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达到83.9%。

再生水得来不易,用水仍要惜之如金。

今年以来,南和区逐步完善再生水利用配置管理体系,先后编制再生水利用专项规划、再生水利用管理办法以及再生水价格管理办法等规划标准,强化再生水资源利用管理,千方百计用好再生水。

沿输水管网科学选址预留取水口、建设消防排水口和自助消防水鹤、搭建再生水利用智慧监管平台……南和区将再生水利用覆盖面扩展至农业灌溉、洗车业等领域,进一步提高再生水利用率,推动形成具有南和特色的再生水“规划——配置——产输——利用——激励”的全链条配置模式,实现全域污水应收尽收、应处尽处、能用尽用。

南和区水务局数据显示,近年来,全区再生水利用量连续3年不断增长。2022年,全区年利用再生水465万吨,再生水利用率达50.8%,超过建设国家级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城市再生水利用率目标要求。

邢台日报、牛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

独家授权邢台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

广告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