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新闻传媒中心记者侯东杰
“过去的一年,我们每个人都不容易,面临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基层工作者和一线人员,不畏艰险、勇毅坚守,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战胜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成绩弥足珍贵,值得倍加珍惜。”
1月16日下午,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市长宋华英代表市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指出,2022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迎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为主线,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下,解放思想、奋发进取,战疫情、稳经济、治污染、惠民生、保稳定,在“十四五”新征程上迈出坚实步伐。
持续抓投资、促消费,综合经济实力实现新提升
高效落实国家省市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坚持不懈抓投资、上项目、促消费,全市经济稳中趋进、进中向好,预计生产总值增长4%左右,全部财政收入完成321.7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09.7亿元,剔除留抵退税因素可比增长16.4%。重大立市项目实现新突破,总投资133亿元的邢钢搬迁改造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33.69亿元的大陆泽宁晋泊蓄滞洪区工程顺利开工,总投资31.6亿元的青山水库前期工作顺利推进;中钢邢机搬迁改造、信都区抽水蓄能电站、白涧铁矿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实施。
出台一揽子稳经济政策措施,累计为市场主体减税降费和退税缓税缓费143.85亿元,延期还本付息237.26亿元、节省利息超6亿元,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跃居全省第一。
持续抓转型、促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新突破
大力实施技术改造,技改投资预计完成320亿元、同比增长33%,拉动工业投资18.8个百分点;亩均效益A、B类工业企业分别增加134家和143家。
全市46个特色产业集群预计营业收入4800亿元、增长15%,其中20个入选省重点,数量全省第二。
粮食生产持续稳定,总产98.8亿斤;南和“马兰一号”小麦单产863公斤,创全省历史新高。
持续抓治污、促修复,生态建设取得新进展
184家重点涉气企业较上年减少排放1033吨,4730家涉VOCs工业企业治理效果在逐步显现,开展全域控尘,有效巩固空气质量“退后十”成果。
实时掌握和应对河流水质变化,12个国省考断面全部达到或优于Ⅳ类,水环境质量排名提升15位,改善幅度全国第九。
实施生态补水约3.3亿立方米,地下水深层、浅层水位连续19个月回升,全年回升幅度均居全省前列,百泉泉域持续复涌,水域面积近800亩。
完成营造林63.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5%,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持续抓改革、促创新,优化营商环境开创新局面
深化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项目审批全流程耗时压减至38天,压减64%,总投资54亿元的邢东新区锂电池项目签约到开工仅39天。
创新企业开办“一日准营套餐”服务,市场主体总量达到83.18万户,净增7.06万户,目标完成率全省第一。
在全省率先制定城市社会信用促进条例、开展“信用园区”建设,我市近12个月信用状况监测平均综合指数为84.96,位居全国第十六、全省第一。
全市开发区改革发展成效显著,基础设施投资完成27.1亿元,预计营业收入突破9000亿元、增长10.55%。
持续抓统筹、促振兴,城乡融合发展呈现新面貌
总投资854亿元、建设规模1085公里的27个高速及普通干线新改建项目列入省级规划,邢台机场竣工并通过民航验收;完成261个住宅小区雨污分流管网改造,创成绿色社区147个。
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预计同比提高2.26个百分点。
新改建户厕41758座、公厕1526座,完成299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全部纳入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体系,改造农村危房602户,农村公路完工961公里、超年计划42%,打造美丽乡村276个,35个村入围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数量全省第一。
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6.2万人;实施乡村振兴示范区重点项目243个;4个村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亿元村。集体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4396个,占比84.13%,共同富裕基础更加巩固。
持续抓民生、保稳定,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
2022年全市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80.9%。预计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6.5%。
新增城镇就业8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1.55万人次,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城镇登记失
业率3.14%。城乡低保持续扩面提标,养老、工伤、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全部超额完成任务,医保参保率保持全省第一。创新“小微型机构养老”“物业+养老”新模式,新增1—4级养老机构60家,总数达到205家;托育机构达到321家、托位1.9万个。
新改扩建50所中小学幼儿园,新增学位1.1万余个,完成规范民办义务教育任务。
持续抓作风、促廉政,政府自身建设迈上新台阶
坚决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入纠治“四风”。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1221件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全部办结答复。
不断提升政府服务效能,优化“12345”政务服务热线,共受理各类反映事项37.3万件,办结率95%以上;荣获2022年度人民网网上群众工作民心汇聚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