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起航新征程1921--2021】滦东抗日根据地— 留下永不磨灭的红色印记

2021-07-09 18:58:02 星期五  来源:秦皇岛新闻网

80年前,日本侵略者横行冀东大地,滦河儿女奋起反抗,在党的领导下,建立起滦东抗日根据地,与日伪军进行坚决的斗争。解放战争时期,冀东军区发起的滦东战役,使冀东战局迅速朝着有利于我军方向发展。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们重访滦东根据地旧地寻找旧日烽火遗迹,听根据地军民的后人讲述那段可歌可泣的岁月。

抗日堡垒五峰山

1938年,冀东抗日大暴动主力部队西撤后,日军恢复了对滦东的殖民统治。为把这块日伪军占领区开辟为游击根据地,1941年8月,冀东区党分委决定向滦河以东地区发展,派高敬之等人秘密进入滦东,逐步恢复和建立党组织,开辟多个根据地。1942年8月,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十三军分区第十二团渡过滦河,配合地方干部开始在卢龙、抚宁和昌黎北部山区创建滦东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到1943年春,迁卢抚昌地区西起滦河沿岸的迁(安)建(昌营)公路、南起北宁铁路、东到洋河、北到长城的广阔地域内,已开辟了1000多个村庄,四分之一的村发展了党员,党员人数达到800人。

昌黎县五峰山村就是滦东抗日根据地的“堡垒村”之一。

初夏的五峰山村风光旖旎,洁白的梨花掩映农舍,果树环绕村庄,被称为“花果之村”。不远处就是李大钊曾暂居、避难的五峰山,先生曾在这里写下著名的《再论问题与主义》《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革命篇章,也在这个小山村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村里老人都知道,当时八路军的部队、电台、卫生院都曾驻扎在山腰上,小时候我还上去看过。”57岁的村民龙小清指着眼前的高山说。滦东地委的电台、报社、军分区的后方医院、后勤部的部分仓库曾先后设在五峰山。

1942年,五峰山村就建立了党的组织,并成立了民兵队。民兵队由最初的几杆火枪、几把大刀和十几个人,很快就发展成一支60来人的战斗队伍,他们反“扫荡”、除汉奸,多次打退敌人的偷袭和进攻,使五峰山村犹如铜墙铁壁。“我们村的民兵队非常有名,打的敌人鬼哭狼嚎、找不着北!”现年92岁、有着66年党龄的老党员齐志连骄傲地说。五峰山村留传下来不少民兵队的战斗故事,如“娘娘顶上地雷开花”“雪夜破交捣毁敌军车”“识破假信使敌寇扑空”等,民兵中队队长齐志善和“孤胆英雄”龙凤鸣被卢抚昌联合县分别授予“爆炸英雄”“神枪手”的光荣称号,五峰山村民兵中队也被上级授予“英雄民兵中队”。

英勇的五峰山人

五峰山村是八路军的“堡垒村”,也是敌人的眼中钉,多次遭遇“围剿”和“讨伐”。“日伪军讨伐队曾经半个月来村里讨伐13次,害的老百姓被迫转移进山中,有地不能种,有家不能回,缺粮少衣,生活很苦。”齐志连回忆起敌人的残暴行径,依旧激愤万分,“当时为了保护电台,有两位战士在牺牲前,把电台设备死死地压在身子下面,这才没有被敌人缴获。他们的遗体就安葬在五峰山村一队的西山坡上。”

解放战争期间,五峰山村民兵依然英勇善战,在作战中光荣牺牲的民兵和情报员有龙凤太、龙玉臣,参军以后成为革命烈士的有龙相廷、齐景太、张洪金等人。龙玉臣正是龙小清不曾谋面的大伯,牺牲时年仅27岁。龙小清说,家中的一枚刻有“永垂不朽”的军功章,那是奶奶最为珍视的宝贝。

焦家山上空的红色电波

焦家山位于昌黎县十里铺乡西山场村,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秘密电台曾设在焦家山最深处。

1943年10月,八路军救国报社和新闻电台在转移时选中了西山场深处的焦家山,焦家山住着焦如海一家。除了焦家山独门独院,特别隐蔽之外,还有一个原因,焦如海与游击队队长高庆有亲戚关系。高庆一找到焦如海,焦如海就爽快地答应了。焦家人为了保障电台安全,把山封了起来,不让外人进入焦家山拾柴放牧。

电台每天接收电讯,记录新闻,用纸很紧张。“我父亲曾经冒着生命危险从县城买纸回来。”74岁的焦洪云向记者讲起父亲当时的惊险经历。当时焦如海拉着一驮子纸从城里回来,遇到宪兵队盘问,机警的焦如海说自己是为学校买的纸,宪兵依旧不依不饶,幸好遇见北关女子师范学校的教员为他解释,又有白姓校长做担保,宪兵才放过焦如海。经过这件事之后,司令部的领导们决定,再也不能让百姓去冒险。

1944年11月,滦东地区的八路军被冀热辽军区第十六军分区所辖,军分区电台也时常设在这里,有时一设就是几个月。司令员曾克林、政委唐凯常到焦家山指挥工作。焦家山成了十六军分区直属的一个“堡垒户”,焦如海一家更是与八路军像亲人一样相处。

“那时候不仅电台设在我家,译电员刘珍,也是唐凯的爱人就住在我家。曾克林结婚也在我家,李道之的夫人生孩子是我母亲给接的生。”焦洪云对这段历史颇感骄傲。

1945年2月中旬,五峰山上的八路军电台被敌人发现后,也转移到焦家山。不久,敌人到这一带进行围剿,游击队队长高庆在阻击敌人时牺牲。1945年8月5日,垂死挣扎的日本侵略者组织上千人的讨伐队,分三路包围了西山场。因事先没得到情报,来不及转移,电台和卫生所的工作人员仓促钻进隐蔽洞和深山沟,在日本人眼皮底下藏了起来。敌人在山里搜索了一天,也没找到电台和医疗所,卫生训练班第四班班长尹明左等7名战士引爆了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3名女八路军战士幸存下来。

现在的西山场村是有名的“葡萄沟”,以葡萄种植、采摘闻名,村中家家户户的葡萄秧装饰着庭院,村民的生活富足而惬意,而70多年前的红色电波,为这个小村庄刻下了永不磨灭的红色印记。

改变冀东战局的滦东战役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重兵把守着昌黎、卢龙一带战略要地。1947年,冀东军区部队参加了东北民主联军发动的“夏季攻势”,承担起钳制冀东国民党军队,阻止其出关增援东北的作战任务。

1947年5月12日,冀东军区独立第十旅主力部队秘密集结于卢龙县燕河营一带进行军事准备,17日,滦东战役打响。18日,第十旅第三十四团一连登上城墙,吹响嘹亮的军号,打响了解放昌黎城的第一枪。与此同时,独立第十一旅第三十一团、三十三团,第十二、十五军分区警备团,先后攻克了后封台、燕埝坨、大牛栏、张家庄、留守营等车站据点,我军又相继攻克了深河、榆关、石门寨、上庄坨等据点,到26日,滦东地区北宁路以北的国民党军据点基本被扫光。昌黎县党史研究室的工作人员介绍,历时10天的滦东战役是冀东解放战争中战果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战役,是滦东我军由防御转入进攻的一个标志,冀东战局迅速朝着有利于我军方向发展。

这次战役的胜利也是冀东军区配合东北民主联军重大军事行动的第一次成功尝试,对整个东北解放战场具有很大的政治和军事战略意义。

邢台日报、牛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

独家授权邢台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

广告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