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和区推行“中心药房+审方中心”模式
打通基层用药服务“最后一公里”
本报讯(记者谢霄凌通讯员薛瑞伟)“村卫生室药品比原来齐全多了,药师会详细讲解用法用量,比去城里医院还方便。”家住南和区三思镇的要彦林说。这一变化,源于南和区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中创新打造的“中心药房+审方中心”模式。
该区成立医共体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全面统筹医共体成员单位的药事活动,从顶层设计上确保药事管理工作有序推进。同时,结合实际制定中心药房工作管理制度、处方前置审核制度等,让“双中心”运行有章可循。
在“中心药房”药品目录管理上,该区遵循“集采优先、基药为主、医保衔接”原则,对医共体用药目录进行动态优化调整,将原来的2310种药品品规精简至1460种,既保证了基层常用药、慢性病用药的供应,又避免了药品资源浪费。针对过去药品采购频次高、配送周期长的问题,区里持续优化药品配送机制,定期评估配送企业服务能力,不断提高采购效率。南和区人民医院还组织骨干临床药师每季度深入各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巡回检查和指导,帮助基层解决药事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史召乡卫生院在药师巡回指导下,规范了药品储存条件,对近效期药品建立了专门台账,有效减少了药品损耗。
用药安全是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南和区以“审方中心”为依托,构建起闭环式合理用药管理模式。2024年底,投入80余万元引进处方前置审核系统,该系统集医生实时查询提示、药师及时审方干预、医药学信息在线查询、多维度统计分析等功能于一体,通过“系统审核+药师审核”双机制,实现了处方“事前审核、事中监督、事后评估”的全流程管理。医生开具处方时,系统会实时提示药品配伍禁忌、剂量异常等问题。处方提交后,药师会再次进行人工审核,对存在问题的处方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每月还会对处方进行汇总分析,针对常见问题开展专项培训。这一模式有效减少了基层用药风险,医共体处方合格率从原来的82.95%提升至93.74%。
阎里乡大郝村村民韩延英患有高血压,此前,她在村卫生室取药时,卫生室开具的处方因剂量不当,被审方中心及时发现并纠正。“有了这个‘把关人’,我们吃药更放心了。”韩延英说。
通过推行“中心药房+审方中心”模式,南和区不仅打通了药品供应“最后一公里”,保障了用药安全,还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向纵深发展,让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