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协同(冀南)创新基地构建“五链融合”创新服务体系
吸引中关村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本报讯(记者王帅薇)准备研发材料、匹配转化机构、安排对接事宜……连日来,位于沙河市的中协同(冀南)创新基地创新中心,招商工作人员忙着帮助意向企业对接北京的高校科研团队、中关村的成果转化实验室等。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基地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基地产业负责人郑小强表示,他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全会精神,聚焦“大智造、大健康、大环保”三大产业领域,构建产业链、服务链、技术链、资本链、空间链“五链融合”创新服务体系,服务中关村科技成果在邢台快速落地转化,赋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目前,基地一期已投入使用一年有余,正式签约企业10家,65%的场地被预订,入驻项目涵盖新材料、健康食品、医疗器械、微电子科技等高新技术领域。
在基地一期8号厂房内,新入驻的窈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正在安装模具、注塑、雕刻等机械设备。隔壁是沙河市超康电子衡器加工厂,在短短6个月内已生产健康秤160万套,产品销往国际市场。
这两家企业被安置在一个厂房内并非巧合。“窈窕电子生产的电子平衡器是超康电子智能电子秤的关键部件,把两家公司布局在一起,实现了‘1+1>2’。”郑小强解释,这样布局不仅减少了运输环节,优化了产线流程,还让供需无缝衔接。全会提出“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郑小强说,他们总结推广经验,帮助更多入驻企业形成“1+1>2”的发展合力。
近期,基地举办了医疗器械产业创新大会,吸引了来自多个省的企业参与,现场签约河北省乐益迪医疗器械、华众医疗、北京亲脉医疗心脏检测医疗器械等12个优质项目,释放出基地在推动产业集聚方面的平台效应。
“此外,基地还提供政策申报、人才招聘、资源对接等全方位服务,设立产业引导基金,采用灵活方式支持企业发展。”郑小强说,截至目前,已有3家签约企业获得前期融资支持。
眼下,基地二期项目已经开工,新入驻的企业厂房里,设备调试等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各类创新要素在这里汇聚、碰撞、融合,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正在加速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