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0月底,全市司法行政部门为重点人群无偿办理法律援助案件5000余件
让法律援助阳光温暖更多群众
本报讯(记者郭文静通讯员王冰)“法律援助中心指派律师帮着打官司讨薪,经过3个月努力,终于帮我要回了2万多元工资。”日前,南宫市张先生将印有“法律援助暖人心无偿服务解民困”的锦旗送到南宫市法律援助中心以表谢意。
法律援助扩面提质工程是今年我市实施的20项民生工程之一。今年以来,我市司法行政部门推进法律援助降槛扩面提质,优化服务模式,强化案件办理质量管控,使法律援助扩面提质工程真正落地落实。截至10月底,全市司法行政部门为重点人群无偿办理法律援助案件5000余件,提前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织密法律援助服务网络,让法律服务触手可及。我市推动构建实体、热线等法律援助服务网络,已建起贯通全市、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网络,截至10月底,各级法律援助中心线下接待群众4500余人次。加强12348法律服务热线平台建设,进一步畅通群众、企业法律咨询渠道,截至10月底,该平台提供线上咨询服务1.4万余人次。
我市司法行政部门不断降低法律援助门槛,并扩大覆盖人群以及援助事项范围。覆盖人群由低保群体逐渐扩展至低收入群体,将残疾人、流浪乞讨人员、未成年人、老年人、妇女、农民工等作为重点人群,有针对性开展法律援助服务。“这次针对未成年人的法律援助宣讲特别接地气,让抽象法条‘活’了起来,切实提升了大家自我保护意识。今后,如遇到校园霸凌、电信诈骗等情况,我将勇敢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对于新河县开展的《法律援助“护‘未’成长伴你‘童’行”》法律援助宣讲,学生李梓涵表示取得了良好宣传教育效果。
今年,我市依法新增三方面援助事项,在民事、行政代理事项方面,增加主张享受义务教育权利以及主张因公共卫生、安全生产产生的民事权益等7项事项。在刑事代理事项方面,增加了其他刑事案件中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担任辩护人的,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的内容。此外,对于不受经济困难条件限制的情形,增加两项规定。
同时,优化法律援助服务,简化服务流程,对重点人群开设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实行优先受理、优先审查、优先指派,减少维权时间成本。落实案件全域指派,合理配置援助律师资源。为进一步提高法律援助服务质量,司法行政部门在全市甄选40余名资深律师成立法律援助律师专家库,使入库专家承担重大案件办理、培训授课、案卷质量评估工作,帮助承办人提升案件办理水平,守牢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