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20项民生工程完成省定年度目标任务
变“民生之盼”为“群众之赞”
本报讯(记者郭文静 通讯员王鹏程、李什甲)聚焦养老、教育、医疗、就业等领域群众急难愁盼,今年我市扎实有序推进20项民生工程,截至10月底已全部完成省定年度目标任务。其中,“四好农村路”提升工程、养老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就业促进工程等10项工程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在民生工程推进过程中,我市形成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典型经验做法。其中,全市“四好农村路”提升工程累计完成“四好农村路”建设改造566.4公里,完成率达103%,市交通运输局、南和区交通运输局、宁晋县交通运输局入选国家级“‘四好农村路’推动片区产业发展”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实施单位。“河北福嫂·燕赵家政”提质扩容工程中,全市开展专项活动636场,完成率达141%,选树五星级福嫂典型27名,培育进京津基地8个,市妇联指导家政公司推行的“共享阿姨”家政服务新模式获评省妇联“妈妈岗”试点。
我市被选定为河北省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工作全国推广示范城市,在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提升工程中,全市2706个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覆盖率超93%、视频监控覆盖率超94%。
我市高标准实施精准助残服务工程,该项任务量位居全省第一。截至目前,已累计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托养等各类服务3.7万余人次,提前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社会救助扩围增效工程中,我市累计保障城乡低保对象20.8万人、城乡特困供养对象2.4万人、城乡低保边缘家庭7.9万人,临时救助7000人次。市民政局指导宁晋县开展服务类社会救助全国试点和内丘县“两项政策”衔接并轨省级试点工作,打造可推广复制的邢台做法。
促安居稳就业,民生底色更鲜亮。全市农村厕所改造完成8565座,棚户区改造工程顺利建成交付住房6592套,完成城镇老旧小区改造91个。就业促进工程成效显著,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27991人,完成率达120%;开展创业服务35462人次,完成率达118%;建成规范化零工市场19家,其中5家被选为省级规范化零工市场。在实施农村物流服务提升工程中,我市新增客货邮合作线路5条、客货邮融合服务站点28个。
老幼关爱全方位,托住稳稳幸福。全市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完成850户,开展养老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培育标准化乡镇(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36家,全市新增持证养老护理员237人,完成率达108%。义务教育学校建设稳步推进,完成15所学校新建、改扩建任务,中小学生脊柱侧弯筛查覆盖121.28万人。织牢特殊群体社会救助网络,实现孕妇产前基因免费筛查应筛尽筛。低保特困“两癌”患病妇女救助工程中,市妇联为74名患者争取省级救助,72名患者获得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救助。
公共服务提质,幸福体验再升级。就医购药便民服务工程扎实推进,全市33家医疗机构开通预约挂号“一网通办”,53家医疗机构实现医保结算“一码付”。我市积极开展文化惠民和体育惠民工程,组织开展各类体育活动1030场,提升体育公园18个,建设城区街边球类场地20处。组织开展各类文艺演出2160场,完成率达123%。实施法律援助扩面提质工程,为重点人群无偿办理法律援助案件5031件,完成率达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