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8月底,全市民营经济主体达97.89万户,1至8月全市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3.3%

2025-10-19 06:51:41 星期日  来源:邢台日报

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成色更足

本报讯(记者郭文静 通讯员王辉)占全市经营主体九成以上;贡献了六成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创造了六成以上GDP……今年以来,我市深耕实体经济沃土,民营经济体量规模与日俱增、作用地位越发凸显。

立足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我市民营企业积极捕捉产业发展新趋势、布局新赛道,不断开拓发展新空间。隆尧三厦科技公司引入工业设计提升铸铁锅具“颜值”,满足消费者“实用与颜值两手抓”新需求。巨鹿沃川装备制造公司增设下游后市场服务业务,从单一设备研发加工制造转向“装备制造+服务”。

塑造发展新优势,民营企业不仅育新枝栽新苗,而且着力让老树发新芽。德龙钢铁研发出500MPa级冷轧光伏支架用钢,满足光伏行业对支架钢材高强度、耐候性的特殊需求。晶澳科技推出专为沙戈荒环境打造的自清洁组件“漠蓝”,填补市场空白。

民营企业在产业升级中大展拳脚,离不开科技创新的硬核支撑。中伟卓特每年拿出营业收入的4.5%至5.5%投入技术研发;永昌车辆部件公司手握38项国家专利,产品赢得奔驰Smart、比亚迪、理想等知名汽车主机企业青睐。

民营企业蓬勃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我市持续强化发展要素保障,出台惠企政策并精准落地,一系列惠企组合拳加速落地。

今年,我市持续完善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借助各地工作专班“一手牵银行,一手牵企业”实现信贷资金直达基层。截至8月底,专班共促成7.7万户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获得授信超1301亿元。我市通过对44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放特色贷款、实施“共享智造”等实践,进一步夯实民企发展要素保障。市政府办公室组织驻市金融机构为集群精准画像,创新推出百余种金融产品,截至8月底,全市支持重点产业集群贷款余额1111.14亿元,较年初新增223.83亿元,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4.98%。

“瞄准民营企业难点痛点,我们搭建政企连心桥,建立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一方面,可以做好民营企业发展问题的收集、解决、反馈及跟踪问效工作;另外一方面,常态化倾听企业对经济形势和行业发展的看法,及时对现行政策实施效果进行客观评估并完善政策举措。”市发改委副主任赵辉说。今年以来,市政府已连续召开两次政企恳谈会,解决企业诉求建议49个。全市各级各部门累计组织开展政企对接活动超百场,覆盖企业2000余家次。

为帮助企业降本增效,我市积极推广“共享智造”模式,已有24个特色产业集群的39家企业建设共享工厂或共享载体,实现检验检测、研发、销售等平台以及设备、人员等生产要素共享。集群内参与共享企业达2280余家,生产成本降低的同时,利润率平均提升10%。

截至8月底,全市民营经济主体达97.89万户,1至8月全市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3.3%。

邢台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

独家授权邢台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

广告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