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谢霄凌)为深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完善分级诊疗,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我市制定出台《关于加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创新思维、稳妥推进”原则,围绕“县级强、乡级活、村级稳、上下联、信息通”建设目标,明确14项重点工作任务,推动全市医共体逐步实现运行机制更健全、上下联动更紧密、健康管理更高效。
根据《实施意见》,我市将做强县级医院龙头、做优乡镇卫生院等乡级机构,推动人才、技术、服务、管理实质下沉,大力提升医共体整体服务能力,提高群众就医可及性。重点建设县域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心电诊断、病理诊断、消毒供应“五个资源共享中心”,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结果互认”服务全覆盖。优先向基层推广成熟适用的新技术、新项目特别是中医适宜技术。
《实施意见》提出,加快推进县域中心药房建设,统一药品目录,规范扩大基层慢性病、常见病药品种类,做好县、乡、村用药衔接。统一药品采购,统筹规范集采工作。2025年底前,县域中心药房建设率达到70%以上,2026年达到90%以上。此外,我市将强化医共体转诊中心建设,牵头医院建立医共体转诊中心,定期更新域外专家库,联系专家及时到场提供诊疗服务。2025年底前,医共体转诊中心建设率达到100%。
我市还将建立医共体内长效帮扶机制,推行“一科联一院”模式,定向派驻业务专家帮扶指导学科建设、技术提升、诊疗规范等。创新“亲情乡情服务模式”,按照“户籍地+专业”选派技术骨干对口下沉。牵头医院与乡镇卫生院签订帮扶协议,确保向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派驻1名中级以上职称医师。下沉医师加入家庭医生团队,拓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负责疑难病症的诊疗与技术指导,增强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根据辖区内人群的健康需求,提供“特色中医包”“居家护理包”等个性化签约服务,提高全人群签约服务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