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技与时尚融入每一丝羊绒
——记河北新华羊绒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宋丽丽
本报记者 刘瑞凤
7月9日,位于清河县的新华·慈星数字化共享工厂内,上千台一线成型机高效运转,不同材质、款式的针织衫相继下线。“一线成型机的开机率比上个月又提升了40个百分点,这说明我们的智能调度系统越来越成熟了。”河北新华羊绒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宋丽丽站在中央操控台前说。
1999年,新华羊绒公司的厂房里还是一排排轰鸣的传统设备,企业靠着工人的巧手一点点把生意做起来。从父辈手中接过接力棒后,宋丽丽深知守业不易,创业更难。“要把这份产业做下去,就不能故步自封,要为羊绒产品注入时尚与科技的活力才行。”宋丽丽说。
2018年,宋丽丽带头组建了集生产、旅游、购物为一体的国际羊绒艺术展览中心,打破了传统工厂与消费者之间的隔阂,人们可以在这里慢慢看、细细品,感受羊绒制品从原料到成品的每一个步骤。在她的努力下,这座展览中心成了清河县首家工业旅游类国家级AAA景区。
2023年,宋丽丽首次参加米兰时装周。出发前,她精心挑选了厂里最得意的羊绒衫装满一个行李箱。可当她走进展馆,整个人都被震撼了,各种款式、颜色的羊绒衫洋溢着时尚气息, 刷新了她的认知。“中国羊绒很好,但不够精美时尚。”一位意大利设计师说的话,像根刺扎在她心里,也让她看清了企业的发展方向。
宋丽丽决定引进行业领先的全自动电脑针织横机,并敲定智能化、数字化装备的上马计划,带着企业破局。她还记得,第一批新机器调试成功那天,老师傅们围着机器转了好几圈,眼里满是惊叹:“咱干了一辈子羊绒编织。这玩意儿可比咱的手快十倍都不止啊。”
随着企业发展壮大,去年,宋丽丽带头推动新华羊绒公司与慈星公司合作,打造新华·事坦格一线成型研究院,为不具备研发能力的羊绒制品中小企业和电商提供研发设计共享服务;她还牵头建设新华·慈星数字化共享工厂,打破企业间“单打独斗”的局面,形成紧密相连的“产业共生体”。
眼下,上千台一线成型机借助5G网络组成一张巨大的“智慧网”,根据订单需求自动分配生产任务。工厂内针织产品年产量约1200万件,实现早晨下单下午提货。“你有需求我有技术,大家抱团往前走,才能让清河羊绒在市场上更有‘话语权’。”宋丽丽说。
连日来,宋丽丽又带领企业投入新产品的研发和新型材料的应用,利用智能针织设备数字化技术提升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在她心里,这不仅是在做羊绒制品,更是在靠行动圆那个“让新华羊绒迈向更广阔的国际舞台”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