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电子信息产业缘何快速壮大

2025-07-13 07:26:20 星期日  来源:邢台日报

邢台电子信息产业缘何快速壮大

位于市高新区的太行智算中心。 韩文洲摄

本报记者 刘瑞凤 通讯员 王皇 刘璐

太行智算中心成为省内最大的市场化智能算力集群,预计本月底再上线3000P算力,有望成为冀中南地区首个5000P市场化智能算力枢纽节点;市高新区深圳电子信息产业园A、B区部分企业投产,产业聚集态势初显;去年,全市企业上云数量新增893家,总数累计达7580家,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电子信息产业应用场景持续扩容;去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在建项目97个,总投资295.2亿元,产业发展劲头十足……

邢台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壮大,离不开各方积极布局新兴产业、主动承接先进地区产业转移、千方百计拓展产业发展空间的不懈努力。

抢抓南资北移机遇

全力做优承接平台

7月2日,市高新区的深圳电子信息产业园B区,邢台亿联中科技术有限公司的6条SMT贴片加工生产线有序运转。目前园区A、B区部分企业已经投产,园区的发展目标是力争2至3年内打造出北方地区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近年来,我市推动市属开发区联动发展,聚力推进开发区提档升级。市高新区以电子信息为主导产业,积极承接“南资北移”浪潮中的优质产业资源,打造新兴产业发展“沃土”。

“深圳电子信息产业在技术研发、产业集群、创新生态等方面都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但近年来受土地、人力等要素制约,产业北移意愿强烈。我们敏锐地捕捉到这一机遇,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致力于打造优质的产业承接平台。”市高新区投资促进局局长李航说。

应运而生的深圳电子信息产业园,成为市高新区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发展的坚实载体。

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便利的交通、丰富的人力资源等优质营商环境成为邢台吸引深圳企业的“强磁场”,“以商招商”效应加速释放。短短一年间,产业园A、B区被企业“填满”,C、D区建设按下“加速键”。中科荣曜等落地企业成为产业生态的“代言人”,形成了“引进一个、带动一串、辐射一片”的倍增效应。

随着园区功能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到市高新区发展。这里已成为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异军突起的核心引擎,电子信息产业加速迈向新高度。

传统产业智改数转

应用场景持续扩容

依托传统产业智改数转,不断拓展电子信息产业的应用场景,是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壮大的关键一环。

位于襄都区的河北中煤旭阳能源有限公司是传统的煤化工企业,近年来企业通过智改数转,建设智慧煤场调度中心,数字化转型的成果生动展现:工作人员只需轻点鼠标下达指令,采煤机、运输机、转载机便默契配合、有序运转,高效、精准地完成生产任务。

“关键设备上云后,不仅显著提升了运行效率,还延长了使用寿命,降低了运维成本。”企业信息化专家兼信息管理部经理陈沁华说。凭借在设备上云领域的大胆实践,中煤旭阳去年成功入选省级设备上云贯标试点,成为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标杆范例,为我市传统产业智改数转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也成为电子信息产业应用场景的典型范例。

邢台拥有44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县县有集群、个个有特色。近年来,我市持续做大做强特色产业集群,抢抓“换道超车”机遇,全力推进智改数转工作,助力产业向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转型,让电子信息产业的应用场景不断丰富,不仅为传统产业注入了发展新动能,也促进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壮大。

清河羊绒、平乡童车、临西轴承……各产业集群打破传统生产模式,在数智化浪潮中破解发展瓶颈。2024年,全市企业上云数量新增893家,总数累计达7580家;今年,我市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实现“四连增”。传统产业智改数转为电子信息产业开辟了“场景富矿”,形成“需求定义技术、技术重塑产业”的闭环。

“尤其是随着近年来人工智能的崛起,企业更需要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服务进一步升级,这就为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景。”市工信局副局长董南星说。

全域布局多点开花

产业发展追新逐高

位于市高新区的太行智算中心机房内,108组机柜日夜不息地运转。据项目副总经理杨瑷西介绍,中心计划本月底新上线3000P算力,届时,邢台将成为冀中南地区首个5000P市场化智能算力枢纽节点。

依托太行智算中心,市高新区加紧谋划建设邢台智算产业园,构建“算力支撑、数据赋能、产业协同”的创新生态体系。通过强化产业链招商,重点引进核心技术企业、高端智造项目及上下游配套产业,市高新区加速推动电子信息产业集聚。

不只是市高新区,眼下,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已呈现“多点开花”发展态势。在柏乡县,河北奥索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压电材料研发,让单晶晶柱成品率超过90%,打破了该材料被国外公司垄断的局面;在清河县,河北天达晶阳半导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大学紧密合作,采用碳化硅单晶衬底全流程生产技术,产品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在内丘县,河北瑞芯电子新材料有限公司掌握材料生产合成的关键技术,产品填补了国内高端OLED材料空白……

“我们不断加大对电子信息企业的培育力度,鼓励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让创新驱动成为产业升级的关键密码。”董南星介绍,他们成立电子信息及数字产业专班,开展电子信息企业调研帮扶,制定推进电子信息及数字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围绕企业在技术攻关、市场拓展等方面的需求,精准实施帮扶计划。去年,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在建项目97个,总投资295.2亿元。

电子信息企业创新活力持续释放,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今年,市工信局还将同市数字经济联合会深入制造业企业开展“小组团”精准对接和数字化转型诊断服务,梯度培育智能工厂,加快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深化“5G+工业互联网”推广应用,撬动全域产业“智”造升级,助力电子信息产业朝着规模化、高端化、智能化方向迈进。

邢台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

独家授权邢台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

广告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