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尚子琪 通讯员 王永周 张梦悦
近日,走进临城县西竖镇北中皋村嵩柘农林种植专业合作社,房前屋后的桑树郁郁葱葱。院子里,负责人赵爱民正在整理方格蔟上结好的蚕茧。
“这里的蚕茧‘茧厚丝长无断缕’,一条蚕吐的丝最长可达1500米。”他介绍,为保证蚕茧品质,他们对喂养时间和给桑剂量严格把控,生产出的桑蚕制品广受消费者青睐。
临城县曾有桑蚕养殖传统,后因种植结构调整逐渐衰落。为了给乡亲们增添一条富民增收的新途径,在外经商的赵爱民,经过反复琢磨,瞄准了这一特色农业,于2014年返乡成立临城嵩柘农林种植专业合作社,次年首批桑蚕养殖成功。
“养蚕投资不大,价格稳定;风险不高,见效较快。”赵爱民介绍,具备水利条件的荒岗地上都可以种植桑树。第一年每亩蚕茧收入约1000到2000元,次年到3000到4000元,第三年起稳定在6000元左右。桑树底下可以套种其他作物,每亩也有几百元的收益。
有了像赵爱民这样的领头人,西竖镇政府鼓励更多的农户参与到种桑养蚕产业中来。目前,该村共有桑树1000余亩,参与桑蚕养殖的合作社社员达100余户,提供就业岗位500余个,年增收上百万元。西竖镇已发展种桑养蚕的还有东柏畅、彭家泉等6个村,桑树种植面积超3000亩。
仅靠单一的种桑养蚕,蚕农综合收益偏低。之后,赵爱民在西竖镇政府的支持下又成立了临城沁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发展观光、采摘、养殖等项目,打造出蚕丝被等一系列真丝产品,并依托桑树资源,开发出桑葚干、桑葚面、桑葚原浆酒等特色旅游休闲食品。他表示,“未来,在扩大种植面积的同时,还要带领乡亲们发展蚕茧、桑叶茶、蚕蛹食品加工、桑叶饲料、蚕丝被等产业,进一步提高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