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明明 通讯员 王光耀
6月30日,在柏乡县慧谷春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红薯苗培育基地里,一垄垄红薯苗浓郁茂密,长势喜人。工人们忙着剪苗、扎捆、装车。
“我们培育的品种都是慧谷二号,这是公司经过多年自主培育研发的独有品种。亩产量近1800公斤,虽然较传统品种蜜薯略低,但价格每斤要高出至少一元。”育苗基地技术主管于立军告诉记者,“我们还为附近种植户提供技术培训,同时也带动附近村民就业,现在剪苗旺季,每天能安排50多人就业。”
“俺们几个是赵上京村的,在这剪苗一捆9毛钱,一捆有百余棵,手快的一天能剪100多捆,一个月挣3000元左右,还不耽误给家里人做饭。”工人陈素菊坐在小板凳上手起手落、剪刀翻飞,动作很是麻利。
“这剪苗也是个技术活,剪不好了会影响后期出苗。”一旁的工人岳发水说道,“剪红薯苗就是把每棵红薯秧从嫩头部分向下25厘米处剪下来,不能过长,也不能短,每株红薯基本上都能剪3至5棵红薯苗。”
于立军介绍,基地从5月初就开始育苗,生长期在40天左右,之后每隔15天收一茬。今年共培育红薯苗400亩,每天出苗40万株左右,预计7月20日采收完毕,主要供给公司设在衡水、石家庄等地的7000余亩红薯种植基地使用。
“这几年,县里持续从技术、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我们企业发展很快。”于立军说,公司通过和京东农场合作,已形成集品种培育、种苗脱毒、科学种植、标准化生产、仓储配送、产品销售于一体的数字农业发展格局,也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