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之城更加可感可及
本报评论员
温暖是城市最深厚的底蕴,民生是发展最坚实的根基。
上半年,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推进“厚植城市精神、共建温暖之城”行动,全力抓好20项民生工程和20项民生实事,积极探索推出创新性举措,民生厚度稳步增加,城市认同显著增强,温暖之城建设更加可感可及。
温暖,源于全市上下以绣花之工提升城市品质,让美好在焕新中绽放。春季市容市貌整治让街巷整洁有序,让太行泉城文明风貌看得见、摸得着;13条街巷改造提升完成,32条市政路网建设加速推进,16条公交线路开通或优化,城市框架持续拉大,市民出行更加便捷;市规划广场、泉文化体验中心全新迎客,健身绿道助推全民健身火热开展。从市容面貌提升到城市框架拉大,从公交线路优化到绿道健身场地增加,精细化治理让“颜值”与“温度”同步跃升。
温暖,源于我市以务实之功兜牢民生底线,让幸福在细微处展现。市委、市政府坚持从“一老一小”等特殊群体急难愁盼入手,推动民生工程和民生实事落地生根。主城四区物业企业覆盖率由44.7%提升至83.9%,9月底前将实现中心城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全覆盖;常态开展家庭教育主题活动,加速培育家庭教育邢台品牌;市老年大学分校深入社区,把银发课堂开到群众家门口;市青少年宫焕新升级,科技艺术课程点亮童心;居家适老化改造守护老人安全,脊柱筛查护航学子健康;残疾人辅具适配精准送达,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上门。从“一老一小”到特殊群体,从教育普惠到物业服务,件件民生实事把“急难愁盼”办成“暖心答卷”,让城市的温度触手可及。
温暖,源于创新之策激活治理末梢,让服务在智慧中升温。我市通过“小切口、大民生”的创新实践,打破传统管理边界,实现资源动态优化配置,既解决实际问题,更凝聚城市精神。智慧物业“一网通管”赋能社区,“15分钟生活圈”拓展居民生活“幸福半径”;联创共建单位下沉社区解难题,新就业群体“友好商圈”提升新兴群体归属感;智慧健康平台“一码付”打通就医堵点,客货邮融合专线畅通农产品出村。这些创新实践让管理更智能、响应更迅速、服务更贴心,把群众关心的“身边事”办成“省心事”。
温暖,源于共建之力汇聚善行暖流,让文明在奉献中闪光。“爱心爸妈”结对留守儿童传递温情,公益红娘倡导婚嫁新风;“邢小暖”驿站为户外劳动者遮风避雨,“的哥的姐”爱心送考护航学子;新婚夫妇捐资助学彰显大爱,少年学子合力扶起摔倒外卖员;志愿者勇救落水儿童,义工为老人包饺子送演出……万千凡人善举如涓涓细流,生动诠释“厚朴善美、勤奋自强”的城市精神。
一城文明风,满目幸福景。
未来,让我们以更炽热的情怀、更扎实的举措、更创新的思维,推动温暖之城建设走深走实,让邢襄大地处处涌动暖意、时时彰显温情,真正把邢台建设成本地人自豪、外地人向往的温暖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