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精心打造“一街一河五湖十六泉”泉城特色旅游休闲城市主体框架
“泉”新文化出圈出彩 美丽邢台活力迸发
本报记者 王露橦
文脉弦歌不辍,文明生生不息。邢台,华北历史上第一座城市,西有峰起太行之雄浑,东有泉涌百穴之秀美。古往今来,独特文化作为这方热土的“根”与“魂”赓续绵延、历久弥新。
近两年,我市立足资源禀赋优势,深入实施文化兴市战略,打好百泉生态、历史文化、扁鹊康养、商务会展、骑行运动五张牌,高水平规划、高品质建设、高效率推进一批重要节点项目,形成“一街一河五湖十六泉”泉城特色旅游休闲城市主体框架,使得这座太行泉城的悠久文化、旖旎风光与繁华生机共生共荣,活力持续迸发。
熠熠生辉的文化“名片”托起城市之光
不久前,在位于襄都区的邢州老街,城市原点清风楼附近的府衙遗址处,大量遗迹与遗物出土,最早的瓦片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
“这可是咱邢台的文化瑰宝。我有生之年能在家门口见到,太激动了!”年逾古稀的市民董凤莲言语中满是惊喜和自豪。
邢台素有“五朝古都,十朝雄郡”之称,建城史长达3500多年,其间,建置未曾中断、城址未曾迁移。纵贯邢州古城南北轴线的邢州老街,由北长街、南长街、府前街、府前南街、北大街、花市街、驴市街、马市街等8条街道组成,因建筑古朴典雅、街巷格局独特、市井文化活跃、烟火气息浓郁,深得各地游客青睐。
如果说在邢州老街,可以一街览尽千年烟火。那么在横穿中心城区的七里河,则可以畅享“一镜到底”的生态美景。
“快看!这儿的白骨顶足有上百只!”今年春天,七里河国家水利风景区十号橡胶坝附近,我市野生动物摄影爱好者柴江辉和同伴用相机捕捉到的一幕足以用“震撼”来形容。
市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专家介绍,白骨顶是鹤形目秧鸡科骨顶鸡属中型游禽,对水质非常敏感,只有在水质良好的环境中才能生存,是具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野生动物。
近两年,七里河成为白骨顶的天堂。东由留码头、同心岛、体育公园、城市运动公园、月亮湾滩地公园依河而建,水清岸绿景美,可观可游可憩。
白骨顶活动区域向南不远,就是百泉湖。
“早知有百泉,何必下江南。”相传清乾隆皇帝对百泉湖美景的赞美,在邢台乃至更广的范围传为佳话。据史料记载,早在隋代,百泉就因湖底泉眼无数而得名。如今,水域面积242亩、最深处约30米的百泉湖宛如镶嵌在市区东南部的一颗明珠。
在邢台中心城区,这样的“明珠”有5个之多。达活泉公园以达活泉湖的碧水为“脉”建设,如今已成为河北省五星级公园、邢台人的千亩生态花园。莲叶田田、芦苇繁茂、盛产鱼虾的狗头泉湖,城市规划馆广场的水美“颜值担当”襄湖,大陆泽国家湿地公园的起点邢泽湖,如珠似玉,润泽一方。
因泉而城、因泉而名的邢台,终日喷珠吐玉的泉眼就更多了。达活泉温润灵动,柳溪泉浸润书香,饮马泉隐于市井,飞龙泉创意十足,武家庄泉拙朴野趣,狗头泉水天一色,银沙泉清透澄净,瓦罐泉妙趣横生,听荷泉灵动悦耳,鸳鸯泉形似鸳鸯,黑龙泉古朴神秘,明沙泉泉水清冽,月亮泉喷涌欢腾,华庄泉可亲可品,盼生泉生机萌动,百泉步步皆景……16处泉眼“一泉一景”,用灵动泉水续写着百年润邢襄的新篇章。
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20多家中央、省、市媒体的记者和网络名人先后多次齐聚邢台,沉浸式体验邢台历史和泉水文化,深入了解泉城特色旅游休闲城市建设新成效,推出全方位、多角度报道。
一街、一河、五湖、十六泉,一张张文化“名片”托起城市之光,让太行泉城、美丽邢台知名度、影响力持续升高,火爆“出圈”。
以文为脉的城市更新彰显邢襄之韵
近两年,我市立足资源环境基础,着眼历史文化优势,契合城市气质禀赋,聚焦群众向往期待,以历史的耐心和决心,以文为脉统筹推进百泉鸳水片区、邢州古城、高铁商务区建设,高标准打造泉城特色旅游休闲城市。
两年间,百泉鸳水公园全面开放,秉持“泉、景、人互动融合”的建设理念,打造“听泉、弄泉、品泉、悟泉、吟泉、赏泉”6个文旅功能板块。
园中的邢台泉文化体验中心按照相关历史、保护治理和未来规划等功能分区,突出泉文化特色,帮助公众系统了解泉文化知识。京南后海商业街区、邢台海洋乐园、烟火市集、儿童沙滩、采摘园环绕泉畔,成为一站式“遛娃”好去处。
经过改造提升,七里河市区段实现全域有水,20公里的七里河北岸健身绿道全面实现桥下通行。今年春天,河畔盼生泉周边的树木上多出20个育鸟箱,保护鸟类栖息繁衍。
两年间,我市以推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创建为牵引,采取保护修复、设施更新、业态植入、文旅融合等方式重塑邢州古城“一道、双城、十二坊、三十六条老街巷”,让团结东大街、开元路、建设东大街、新华路围合的4.1平方公里古城城廓越发清晰。
据明代陈音《清风楼记》,登上清风楼第三层极目远眺,可将邢台四时美景尽收眼底。
另有史料记载,邢窑创于北朝,发展于隋,兴盛于唐。邢窑白瓷的出现,结束了商周以来青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去年“五一”假期,大型实景剧《瓷都赋》在清风楼前上演,“十一”假期,邢窑白瓷作品展在好南关北大街开展。今年春节假期,以清风楼楼体为幕,大型沉浸式光影秀《大唐瓷都》震撼呈现。古今交融,碰撞出绝妙的火花。
逛邢州老街,寻城市文脉。参观河北省地级市中展陈面积最大的文博场所——邢台博物馆,走进布袋院,听文物“讲故事”;到好南关历史文化街区,参观八路军解放邢台指挥部旧址,行进式参演红色史诗剧《解放》,身临其境回顾邢台解放历史时刻;到北长街冀E985艺术街区学非遗技艺;到邢州曲艺社学传统戏曲;逛“邢州风物”文创旗舰店,把“邢台八景”冰箱贴等创意礼品带回家,为越来越多人津津乐道。
今年,不少市民游客还培养了一个新爱好——逛泉城扁鹊堂。
邢台作为医祖扁鹊行医圣地,弘扬扁鹊中医药文化,在中心城区各街道(乡镇)建成40家泉城扁鹊堂,形成“一刻钟中医服务圈”。在泉城扁鹊堂好南关旗舰店,可以亲手制作中药香囊、品尝天然健康的中药奶茶;在八草堂泉城扁鹊堂,可以体验艾灸、热敷、耳穴压豆、推拿按摩等中医特色适宜技术;在市中医医院古城院区泉城扁鹊堂旗舰店,可以跟随医师共同学习龙引操、八段锦……一店一专长、一堂一特色,被群众视为身边的“简、便、验、廉”康养打卡新地标。
两年间,在高铁商务区,邢台太行国际会展中心作为宣传、推介邢台的窗口,承办市、县各类会展活动近20场次,参展人次逾30万,会展经济“乘数效应”加速显现。
两年间,我市在全省率先建成市级特色产业集群展馆,借助多媒体特效、交互式电容墙等声光电技术,充分展示邢台雄厚的产业基础、丰富的产业类别、鲜明的产业特色和高质量的发展成效。150余家重点企业的300多件名优产品,邢台产业图谱一馆尽览。
位于市高新区襄湖片区的城市规划馆广场面向公众开放。广场上,“井”字地雕、“黄帝凿井聚民为邑”文化小品、“祖乙迁邢”群雕、邢台历史大事记地刻、地名馆、名人馆等10个文化节点生动反映我市悠久的人文历史,与市城市规划展览馆连成一体,成为展示我市历史和未来的重要窗口。
今年以来,位于邢台金融中心1号楼的泉府云瑧酒店、瑞爵酒店投入运营;“汉风千年国色芳华”第十二届汉牡丹文化节开幕式在泉城礼堂举行;由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以威县乡村振兴历程为主题的原创民族管弦乐音乐会《梨想之路》在泉城礼堂首演……中心城区承载力、首位度显著提升。
形神兼备的多彩活动激扬向上力量
春暖花开,“中国骑行地图”精品骑行路线、全国“最美农村路”抗大路迎来各地骑行游客。他们在运动健身的同时,沿路赏山、水、林、田、湖等多彩地貌,游天梯山、景梅山、前南峪、抗大陈列馆、九龙峡等景区景点,尽享“红川绿谷”之美。
4月27日,2025“迎五一”市直单位干部职工骑行活动举行。560余名市直单位干部职工从七里河北岸健身绿道河泽园广场出发,途经华庄泉、体育公园、城市运动公园等多个景点,感受太行泉城的无限魅力,体验自行车运动的速度与激情。
今年以来,我市立足自行车特色产业集群优势,积极培育自行车赛事经济,叫响“骑行太行”“泉城骑行”品牌,加快打造太行山抗大骑行线路、前南峪山地越野自行车赛道、内丘县环扁鹊湖赛道、中心城区泉城骑行绿道等精品赛道,围绕骑行运动员和爱好者需求,对骑行线路和赛道实施绿化、完善设施、打造休憩小站,积极筹办中国公路自行车公开赛等赛事活动,引领带动广大群众骑行热情。
随着赛事蓬勃发展,市经开区高端运动自行车产业园、广宗县赛车配件“园中园”、平乡县大众骑行自行车“园中园”、信都区骑行文化产业园加快建设,自行车产业集群发展悄然提速。
不只是骑行。4月30日,市总工会组织信都区、襄都区、市经开区、市高新区部分干部职工分别在七里河北岸健身绿道、百泉鸳水公园、百泉湖、环襄湖健身绿道开展“泉城新韵,五一同行”骑行和健步走活动,与泉城市民共同感受两年来“一街一河五湖十六泉”建设成果。约3700名干部职工激昂奋进的精神面貌,让城市活力瞬间具象化。
今年以来,“同心有约”迎新欢乐跑、邢州古城元旦定向赛、市第八届冬泳节、第二届全民健身大赛、“游泉城促消费”春季骑行、“红川绿谷·骑行太行”自行车晨骑康养行等一大批赛事活动走进景区、街区和商圈,在广大群众中形成绿色出行新风尚,为城市发展注入消费质效提升新动能。
多彩活动传递出的文化符号都在成为人们的“诗和远方”。在京南后海,直升机、热气球带人们换个视角瞰泉城,游客感叹“如诗如画”。在七里河畔,《七里长歌》婚俗文化实景水面演出以竹筏为舞台,“点亮”东由留码头和同心岛的夜景,如梦似幻。秦王湖上游山清水秀,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打卡”影片《唐探1900》拍摄地,一部影片带火一座城……邢台太行山脉之秀美、百泉奔涌之盛景、历史文化之悠久,令每一个外地人都印象深刻。
今年“五一”假期,依托“一街一河五湖十六泉”框架,一批文旅活动、百余项主题活动将惊艳登场。秋季,邢台即将承办第九届河北省旅发大会。我们看到的邢台,来自各方面的信心和预期正在逐步增强,美誉度和影响力逐步提升。
记者从市民和游客的真挚目光中欣喜地看到,一张张“站”起来、“活”起来、“动”起来的文化地图,正在邢台这座奋进之城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