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部门联合发布“五一”消费提示
广大消费者牢记“六要”
本报讯出行规划要充分、“免费旅游”要警惕、餐饮安全要牢记、促销套路要看清……“五一”假期将至,旅游、购物、餐饮等消费迎来小高峰,为此,市市场监管局、市消保委联合发布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牢记“六要”少踩坑。
工作人员介绍,出行规划要充分,谨防预订陷阱。假期是出行高峰期,出行前要做好出行攻略,规划好行程路线,提前通过官方渠道购买车票、机票,门票,警惕“特价票”“内部渠道”等虚假宣传;预订酒店时,仔细阅读退订规则、房型描述及用户评价,确认线上线下价格一致,避免临时加价或毁约。
跟团旅游时,“免费旅游”要警惕,拒绝强制消费。要选择资质齐全的旅行社,签订规范合同,明确旅游费用、行程安排、食宿标准、自费项目、违约责任等重要事项;对于“免费旅游”“旅游赠券”等一定要小心,谨防因贪图便宜而上当受骗。
餐饮安全要牢记,警惕价格“刺客”。外出就餐选择正规就餐场所,不采摘、不食用不熟悉或未经验证的蘑菇、野菜、野果等高风险食材;点餐时可要求明码标价,拒绝“最低消费”“阴阳菜单”“时价刺客”,提前确认加工费、服务费等附加费用,防止商家临时加价。
促销套路要看清,避免冲动消费。警惕假期的“先涨后降”“满减陷阱”,以及直播间的“库存仅剩XX件”等诱导消费的话术,消费者可使用比价工具(如“历史价格查询”)核验30天内价格波动。
预付消费要理性,少充快用降风险。“五一”是健身、美容、旅游促销高峰期,一些商家利用“低价办卡”“充值越多,折扣越大”等方式诱导消费者大额充值,对于折扣明显超过正常水平的,可能存在退卡难、商家跑路等风险。建议消费者保持警惕,按照“少充快用”的原则消费,且在合同中须明确“未消费金额可退”“门店转让处理方案”等条款。
在景区购物要留意,优先选择明码标价、口碑好的正规商店或景区官方合作店铺。购买前了解市场行情,不要轻信导游、司机或“攀老乡”套近乎推荐的茶叶、玉石、保健品等商品,不轻信商家“店庆抽奖”“开光”“特效药”“限量促销”等夸大宣传,谨慎购买高价珠宝、玉石、药材等。
另外,提醒消费者在外消费妥善保存合同、发票、支付记录、聊天记录、商家宣传承诺等消费凭证,以便维权。发生纠纷可先与商家协商,协商不成通过12315、12345热线或“全国消协智慧315”平台投诉,必要时提起诉讼。
(邢台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郭红玉 通讯员 王彦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