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路丝弦: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哼哼

2025-04-18 08:30:50 星期五  来源:邢州报

《文华邢州》——非遗篇⑤

南路丝弦: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哼哼

扫码收藏

节奏分明的鼓点、扮相精美的“角儿”、高亢婉转的唱腔……这些都是南路丝弦的鲜明特征。

南路丝弦,起源于明朝万历年,古称“弦索腔”,在冀南、豫北等地民间流传,至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2021年,南路丝弦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今年3月,我市陈秀枝入选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南路丝弦”传承人名单。

邢台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刘哲 田晓丽文/图

古韵今声代际相传

陈秀枝老家在任泽区骆庄乡东盟台村,她是任泽区南路丝弦剧团负责人,今年3月成为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人。陈秀枝出生在南路丝弦演出世家,她唱过青衣、闺门旦、武旦,扮相出众,唱腔高昂,被誉为南路丝弦“一杆旗”。

陈秀枝自幼耳濡目染,深得南路丝弦精髓,代表作《小二姐做梦》《八郎探母》等深受观众喜爱。在继承传统演唱技法的同时,陈秀枝积极探索创新,将现代元素融入传统戏曲,为南路丝弦注入新活力。

“南路丝弦唱腔为曲牌体,板式丰富多彩。南路丝弦曲调婉转高昂,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哼哼’之称,没有几年的苦功夫,难上舞台。”陈秀枝介绍说,在表演形式上,南路丝弦中须生的“展功”“髯口功”,花脸的“獠牙功”,小生的“翎子功”独具特色。旦角表演华美细腻,生门演唱火爆热烈,而武生也都是真功夫。

任泽区南路丝弦剧团常演剧目有一百多部,其中代表剧目《访昆山》已被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忙的时候,剧团一年演出约300场次,一出门就是大半年。

近年来,任泽区开展“送戏下乡”“非遗进校园”等活动。南路丝弦剧团走村串乡,将戏台子搭在村民家门口,让群众近距离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时代变化,南路丝弦的观众也从以前的老年人偏多,变成了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为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好南路丝弦这项传统艺术,陈秀枝的儿子王利华也参与了剧团运营及演出。年过四旬的王利华自幼耳濡目染,对丝弦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近些年跟着剧团走南闯北,目前是乐队总指挥。

丝弦剧种来自民间,之前靠口传心授,没有形成文字材料,有的优秀剧目和技艺失传了。从2017年开始,王利华根据自身知识积累,并向前辈请教,已陆续整理了几部剧目,同时,剧团也在持续搜集有代表性的资料,以便完善剧目,并着手将经典剧目剧本和曲谱著书成册。“丝弦不能固步自封,要继承传统但不拘泥于传统。”王利华说,“我们将吸纳戏院学生进行重点培养,让这项传统艺术代代有传承。”

有元曲遗风的稀有剧种

丝弦又名弦索腔、弦子腔,流行于河北省中南部,是全国稀有剧种之一。因为最初的主要伴奏乐器是叫作“弦子”的小琵琶,故而得名。

剧种起源于明末,其声腔为元、明流行于燕赵的小令。丝弦于清嘉庆年间曾遭禁演,1840年后在民间日渐发展,并形成了东、西、南、北、中五路流派。其中传至柏乡县南阳村后,与当地的元代流行的民间小令、俗曲相结合,形成了南阳丝弦(南路丝弦的分支)。

据相关资料记载,在清道光年间,柏乡县南阳村有非常活跃的丝弦班(也称丝弦子弟会)。按流行地域划分它是南路丝弦分支,但又与中路石家庄丝弦有着极深的渊源。在清末民国时期,经常有柏乡近邻赞皇县、高邑县的丝弦艺人,在入冬农闲时来到南阳村交流、授艺。

元代时,柏乡县出了很多文人名家,特别是董氏、张氏、贾氏三家,其中董仁甫与张养浩有密切关系。张养浩是元代著名的散曲大家,与关汉卿齐名,有散曲集《云庄休居自适乐府》,据《全元散曲》所辑,存有小令161首。

由于这样的渊源,元代小令及俗曲在柏乡一带长期传唱。这也使得今天的南阳丝弦,有“元曲的遗风”。

体系完整承载多种文化元素

“当今的南阳丝弦,以真声唱字,旋律向上大跳翻高,再用假声拖腔,旋律顺级下行,唱腔古朴,板式简单,易唱易懂易记。”省文化和旅游产业协会副会长、邢台文化产业协会会长达乙更介绍说,然而南阳丝弦甩腔的技法与石家庄丝弦又有着显著的不同。伴奏乐器以板胡、笛子和笙为主,激越悠扬,慷慨奔放。现今传承下来的曲牌有:开门序、大开门、小开门、二把、耍孩儿、算盘子、拉敦子、三眼枪、背马令、点将等。

南阳丝弦体系完整,角色分生、旦、净、丑诸行,表演方面泥土气息浓厚,热烈火炽,粗犷豪放,动作夸张幅度较大,刻画人物细腻传神。尤以花脸、老旦、花旦等表演最具特色,这些行当崇尚动作特技,以耍髯、耍帽翅、耍手帕、耍牙、耍鞭、耍碗等功夫见长。

文化学者和非遗项目传承人通过多方努力和搜集整理,当前已经挖掘出《访昆山》《打殿》《进宫》《下河东一》《下河东二》《崇祯煤山》《小书馆》《打鸟》《送京娘》《韩信算卦》《李天宝吊孝》《文王访贤》《花烛恨》《调寇》《三进士》等传统剧目十余个。

2011年12月,南路丝弦被列入任县(今为邢台市任泽区)第一批县级非遗名录;2016年3月,被列入邢台市第五批市级非遗名录;2017年3月,被列入河北省第六批省级非遗名录;2021年5月,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遗名录。今年3月,我市陈秀枝入选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南路丝弦”传承人名单。

“南路丝弦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也凝聚着众多邢台本土文化元素。”达乙更说,近年来邢台市文化产业协会以守护文化根脉为使命、深耕地方文化保护与传承,通过系统梳理本地非遗图谱,在传承创新层面做出许多努力,并努力将分散的民间艺术串联成文旅生态链,实现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的双向赋能。

邢台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

独家授权邢台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

广告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