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邢州》——乡愁篇④ 内丘鹅梨——宋代邢州记忆

2025-04-10 06:21:45 星期四  来源:邢州报

扫码看视频

邢台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李海毅 实习生 邱文烁文/图

宋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里提到,东京汴梁街市上,水果商贩售卖“河北鹅梨”。宋朝时,邢州内丘县就是“河北鹅梨”主产区之一。南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年),大诗人范成大奉旨出使金国,途经邢州,写下《邢台驿》《内丘梨园》《大宁河》等诗,诗意饱含故国情思。

日前,本报记者循着范成大出使足迹,来到内丘县,看到汦河两岸,树林开满如雪梨花。

范成大作诗《内丘梨园》

南宋乾道六年八月廿九日(1170年10月10日),南宋大诗人范成大出使金国,途经邢州,沿官道行至内丘县。看到路边有成片梨园,与经营梨园老翁攀谈后,写下《内丘梨园》一诗:

汗后鹅梨爽似冰,花身耐久老犹荣。

园翁指似还三笑,曾共翁身见太平。

宋朝时,鹅梨是河北特产,种植广泛,行销甚广,一度成为北方水果代表。南宋初年,南渡文人孟元老写下《东京梦华录》,追忆北宋末年汴京盛事,详细描写街坊风俗、市井繁华。书中提到,汴京旧封丘门外,商铺林立,还有夜市,纵使是寒冬时节也能在夜市上买到很多水果、饮食,其中就有“鹅梨”。在汴京酒楼里,还有小厮托着盘子在店里兜售水果干,其中也有“河北鹅梨”。

鹅梨产自河北。市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庞会娟认为:“宋朝时候的‘鹅梨’应该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鸭梨’,河北是‘鸭梨’的传统产区,种植历史悠久。‘鹅梨’也好‘鸭梨’也好,说的是梨果柄处形状如鸭嘴一般,鸭嘴、鹅嘴模样差不多。我们今天所说的‘鹅梨’其实是‘榅桲’,香气大,但口感差,较硬,不适宜食用。”

范成大出使金国时,《东京梦华录》已付梓多年。纵使范成大没有亲眼看见过故都汴京商业繁华景象,也一定听人说及。如今,范成大一路风尘仆仆,行至内丘县,看到曾经在汴京街市上有售的鹅梨,故国情思涌上心头。

更让他心情沉重的,是梨园老翁一席话。这位种梨的内丘老人看着穿戴宋朝衣冠的使臣经过,指着梨园对范成大笑着说:“我年轻时候这些梨树就种在这里。那时节,内丘县还是大宋疆域,官家临朝,天下太平,我和这梨树都经历过。”北宋亡于1127年,距范成大出使时不过43年。

两个月前,宋孝宗不顾群臣反对,执意派遣使臣前往金国索要北宋皇帝陵寝,并更定受理国书的礼仪。当时宋金关系紧张,朝中无人敢应。最终名动天下的大诗人范成大挺身而出,受命出使。范成大从临安走到燕京,一路上共写有72首使金行旅诗。这些诗既是文学作品,也有史料价值。

这组行旅诗中有七首与邢台有关,分别是《邢台驿》《柳公亭》《内丘梨园》《大宁河》《柏乡》《唐山》《光武庙》。其中《大宁河》也提及内丘鹅梨:梨枣从来数内丘,大宁河畔果园稠。荆箱扰扰拦街卖,红皱黄团满店头。

(大宁河即泜河)

“内丘鹅梨”历史价值厚重

小小鹅梨,饱含故国情思。八百多年后的今天,内丘县仍有部分村镇保持着梨果种植的传统。

内丘文史专家李恒坤对记者表示:“当年范成大出使金国走的是官道,从邢州北上途经内丘向东北走,在今内丘县张村一带渡过泜水。张村当年有渡口,叫张村渡口。他写的《内丘梨园》很大可能就是张村一带的梨园。张村老辈人种果木的非常多,我今年60岁,小时候村外有成片的老梨树。”

张村位于内丘县东北角,村北即是泜河,与其隔河相望另有一村,叫大宁铺,即范成大《大宁河》一诗题写地。透过这两首诗可以得知,当年内丘泜河岸边大面积种植梨树、枣树,而且内丘鹅梨、红枣品质上乘,时人皆知(梨枣从来数内丘)。

巧合的是,就在当年范成大驻足的泜河渡口南岸,记者遇见一片正开满梨花的梨园。梨园有两亩多,种有百余棵梨树,枝繁叶茂,花开似雪。

梨园主人李建国介绍说:“泜河这边是沙土地,适合种果树。这些梨树是我四十多年前种的,现在收雪花梨的多,大部分是雪花梨,少数是鸭梨。鸭梨树先开花,雪花梨树后开花,鸭梨树用来给雪花梨树授粉,蜜蜂授粉。鸭梨皮薄,雪花梨皮厚。到八月十五,雪花梨就能摘了,鸭梨晚一些。鸭梨经放,放时间长了还好吃,放到冬天也没事儿。”

李建国所言,和范成大所写“汗后鹅梨爽似冰,花身耐久老犹荣”完全对应。寒露后,鹅梨(鸭梨)果身上会凝出露水,这时咬一口,梨汁如冰,沁人心脾。因为适合储存也便于运输,因而是汴京街市上常见的时令水果。

李建国今年72岁,与当年范成大遇见的老翁年龄相仿。八百多年,物是人非,梨花开落,梨果生长。“我们这里很多人都会种果树,往上数几辈人都种,远近有名。六几年的时候,村里还有好多老梨树,我们小时候上下学路过梨树林,顺手摘一个,甜,再往书包里放几个带回家。”李建国回忆,“后来梨不值钱了,村里就改种别的,现在又有种梨的了。我这一百多棵梨树一年能结两万多斤果子。”

记者沿泜河南岸行走,在张村附近看到至少有五处较成规模的梨园。

一段使臣驿路,两岸泜水文化

就在范成大出使前一年,乾道五年(1169年)冬天,南宋曾派汪大猷作为正旦使出使金国,向金国皇帝贺新年。楼钥是汪大猷外甥,也随使前往。楼钥写下《北行日录》记录这次行程,其中提及邢州不少信息。

楼钥一行在冬天,无缘看到内丘梨果,但过内丘县时看到一座山,“旧曰尧山”。范成大也在《揽辔录》中记载:“道东有尧山县,古尧山也。尧葬焉,寺有放勋庙。”两人时隔不到一年,都经过尧山并记录下来。

两人走的是同样的路线。李恒坤指着张村外一条乡间道路说:“这就是范成大走过的古官道。通往张村渡口。从前张村是交通枢纽,叫张村铺。南北官道从村里过,还有一条东西路,向东走五公里就是柏人城遗址,渡河向东八公里是尧山。”

值得一提的是,范成大出使金国时,金国皇帝是金世宗完颜雍。因为完颜雍的父亲叫完颜宗尧,为避讳,金世宗改尧山县为唐山县。范成大对此颇有微词,他在《唐山》诗里写道:“何物苦寒胡地鬼,二名犹敢废尧山。”

泜河是古代邢州北部最重要的河流。除了上文提到的官道渡口、梨果诗意,还串联起许多重要文化脉络。李恒坤表示:“古时候,泜河水量大,可行船,内丘一带生产的邢窑白瓷就是通过泜河运输,经大陆泽取道大运河,运往全国各地乃至销往海外。”这条河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都很突出。

古张村渡口附近文化点位颇多。在张村村南、古官道东侧有两座土丘。“这里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秦汉之际赵王歇和陈馀的墓。”李恒坤说,“韩信在井陉背水一战战胜了赵国军队后,赵王歇、陈馀南逃,韩信在泜河追上陈馀,将其斩杀,又在襄国(今邢台)擒获赵王歇。老百姓传说南边一座小土丘是陈馀墓,北边那个稍大的土丘更可能是赵王歇的墓。”

张村村中有一座“千佛寺”。寺内有一处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千佛阁。千佛阁始建于唐,重修于明,现存为明代雕刻风格,是一件难得的石刻造像精品。寺庙主持法智说:“现存明代石刻显示,这座寺庙当时还设有僧会司,是管理全县僧尼的官方机构。”

官道、渡口、梨果、白瓷、古迹、碑刻、遗址、传说……泜河两岸历史文化浓度之高在邢台市域内是比较少见的,这条“泜河文化带”是邢台历史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邢台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

独家授权邢台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

广告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