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编办实施“告知承诺制+容缺办理”服务机制
让机关群团赋码领证“一次办好”
本报记者郭文静
得益于市委编办实施的“告知承诺制+容缺办理”服务机制,日前,新设立单位市数据局的办事员刘向鹏只跑一次就领取了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书。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书是机关、群团单位唯一的合法“身份证”。取得这张“身份证”后,才能以合法的身份承担起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新设立单位需要及时领取“身份证”,而非独立法人机关、群团单位“身份证”到期后,则需及时换证延期。
如何提升赋码发证效率,确保机关、群团快速上线运行、无间断运转履职?聚焦这一课题,今年3月起,市委编办进一步规范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赋码发证运行流程,创新推行“告知承诺制+容缺办理”服务机制,实行业务办理一次性告知、容缺办理。
市委编办提前摸排全市机关、群团总体情况,精准定位所涉单位,“一对一”线上推送服务指南,一次性告知办事要求。针对认真执行机构编制管理规定、无不良信用记录的申办对象,在办理赋码领证换证业务中,如果申报材料存在个别欠缺、不影响后续审查和判断的,与申请人签订书面承诺书,在规定时限补全的前提下容缺受理。
4月初,根据市委编办事业单位管理局一级主任科员孙黎明提前线上发送的《机关、群团等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书申领服务指南》,刘向鹏整理好相关材料,唯独因单位新设立尚未启用新的公章,导致无法在市数据局机构地址确认证明上加盖公章。
本以为领证事宜会因此推迟,然而来到市委编办讲明情况后,孙黎明告知对方这属于不影响后续审查和判断的情况,在签署容缺办理承诺书后进行了容缺办理。
“真没想到现场就领到了证,赋码发证‘一次办好’,省时又省心,为这种高效灵活的服务方式点赞!”刘向鹏说,及时领取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书后,市数据局顺利推进后续工作,尽快步入了运转履职正轨。
“变‘材料不齐不能办’为‘容缺后补先行办’,既确保了审批程序严肃性,又体现了主动服务灵活性。这样一来,进一步提高了办事效率和服务效力,延伸了服务深度,让申办对象‘最多跑一次’落到实处。”市委编办副主任杨建华介绍说,该机制实施以来,市委编办已高效完成42家机关、群团单位赋码领证换证业务,一次性办结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