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瑞凤 通讯员王丽倩)近日,位于广宗县现代农业园区的“中国农业大学广宗科技小院”实验大棚内,200余只羽毛黑亮的非洲雁在果树下嬉戏,不时低头吃草觅食。“在林下养殖非洲雁既可降低饲养成本,又能促进树木生长。”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薛慧雯说。
据介绍,科技小院探索出“以地定养、以养肥地、种养对接”的循环体系,带动曹寨、南寺郭等5个村1000亩土地资源实现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截至目前,科技小院内11名学者、教授组成的科技志愿服务队已为1500名农民开展培训。
去年,广宗县获评中国科协确定的“惠民兴县”科技志愿服务试点,全国仅22家,全省仅2家。今年以来,广宗县大力实施“惠民兴县”科技志愿服务项目,吸纳200余名大学教授、科研院所的知名专家和300余名乡镇“三长”、乡村科技能手、致富带头人等土专家,对1500余名基层志愿者进行“传、帮、带”,形成了2000余人的科技志愿服务队伍。
“围绕县域大棚蔬菜等现代设施产业,服务队常态化提供科技支持,有效推进农业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打造一村一品。”广宗县科协主席景如明介绍。
在大柏社村灵芝种植基地内,农户们正忙着采摘成熟的灵芝。“基地来了‘土专家’给咱指导,从栽培基质选取、温湿度控制等各个方面给足了保障,目前基地灵芝年产值可达1000万元。”农户王志恒说。
广宗县不仅围绕农业特色产业成立了灵芝、桃、葡萄、红薯、非洲雁等7个产业科技志愿服务队,还围绕民生科技志愿服务需要,成立了老科协、县医院等7个民生项目科技志愿服务队;围绕基层科技志愿服务,建立8个乡镇的区域网格科技志愿服务队,形成科技志愿总队带领下的“1+7+7+8”科技志愿服务严密组织网络。
如今,在科技志愿服务队的帮助下,蟠桃种植基地顺利开展新品种引进,提升建园、排涝及种植管理技术;自行车童车相关企业不断改造升级制造设备,攻克关键技术难关;特色科技馆依托太平道乐非遗物质文化遗产建立,推动美丽乡村与生态旅游齐发展,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注入科技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