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郭文静 通讯员王健芳)今年以来,市财政局不断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构建起“事前评估、事中纠偏、事后评价”的预算绩效管理闭环,聚力增效财政资金。大力压减非必须支出,将省下来的钱更多地用于疫情防控、民生支出等重点领域。截至10月底,全市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81.7%。
事前评估,拧紧预算管理“水龙头”。该局坚持落实“自评+重点评估”的事前评估机制,组织预算部门对全部新增重大项目开展自评,并从中选取社会关注的项目开展重点评估,严格将评估结果作为预算安排的前置条件,将谋划不细、效率不高的项目“挡在门外”。近两年来,市财政局抽取4个预算部门的7个项目开展重点评估,预算资金审减比例达25%,力求每一分财政资金都能花在刀刃上。
事中纠偏,监督预算执行过程。对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进度实行“双监控”。今年,针对支出进度较慢、绩效目标实现程度较差的15个预算部门单位提出整改意见,针对不具备实施条件、项目进度缓慢以及预计难以支出的项目及时调整财政资金,确保财政资金运行安全、高效。
事后评价,规范引流财政支出。逐步完善以绩效自评为基础,配合自评抽查和重点评价的“1+2”评价机制。在项目、部门整体、财政政策绩效自评全覆盖的基础上,今年对18个项目、2个部门和15项政策开展重点绩效评价,涉及财政资金27208万元。市财政局将自评抽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20个相关部门并督促部门进行整改,将评价结果报送市政府并适时公开,切实做到以评促管。
同时,强化“事前评估、事中纠偏、事后评价”预算绩效结果应用,将绩效目标和事前绩效评估结果作为预算安排的必备条件,将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编制、调整挂钩,建立能进能出、有保有压的财政资金分配体制,真正实现绩效“硬约束”。
“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通过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有利于优化财政预算支出结构,将‘钱袋子’管好用活。”市财政局预算绩效科科长陈健说,下一步,将加快推进市县两级预算绩效管理扩围升级,为推动全市高质量赶超发展提供强有力财政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