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三人入选8月“时代新人·河北好人” 教师节特别策划之“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2021-09-08 09:05:33 星期三  来源:牛城晚报

祖孙三代接力“燃灯”书写师德

第一排左起第5位是王士斗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一首《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是本市南陈村小学老师王慧爽一家三代的真实写照,从物资匮乏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祖孙三代教师,矢志不渝,接力坚守在教育一线。

9月7日,在襄都区南陈村小学,一声清脆的下课铃声,打破了校园的沉静。学生们身着整齐的校服,陆续向校门口走去。教室里,王慧爽收拾好自己的教学用具,关掉电子黑板,走下讲台。

有人说,教育是一首激昂澎湃的诗,是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又是一首常唱常新的歌。这一切,皆源于一种教育情怀。这一切,皆在王慧爽一家三代人身上体现出来,“教师”二字对于他们一家来说,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种传承、一种使命。

邢台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晓英文/图

A

祖辈王振华:教育事业的播种者

在王慧爽记忆中,爷爷王振华教书育人的形象最清晰。

王振华,本市巨鹿县闫疃镇闫疃村人,1912年出生。1950年,高小毕业后参加工作,时任巨鹿县王六村乡大留庄小学教师。

“我爷爷那会教书,学校都是土坯房,一个班里只有二三十个学生,两三个年级在一起上课,虽然条件简陋,但那时从学生到家长再到教师,都对上学、教书充满热情。”王慧爽介绍,爷爷任教22年,也为一家日后的职业选择指明了方向。

在王振华那个年代,教师都有一个双重身份,农民和教师。“当时家里很穷,家中里里外外、大大小小的事情全落在奶奶一人身上,爷爷都是抽时间去地里干活。”王慧爽听爸爸王士斗说,那时候爷爷王振华经常凌晨到地里干活,干完农活直接到学校上课。农忙时,王振华都会通宵备课、批改作业。

当时的闫疃村还没有电灯,王振华一家都用蜡烛照明。每次备课时,王振华便将蜡烛放置在房屋中一个四四方方的桌子上,每次备完课后,桌面上都会堆砌起一层厚厚的蜡油。同时,昏黄的烛光下,王振华备课的影子也深深地印进了孩子们的脑海里。

对待教学和自己的孩子,王振华非常严厉。“以前,爷爷常说为人师表,不管事情大小都要严以律己。如今,爷爷去世了,我们更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王慧爽说,正是爷爷严谨的教育态度,爸爸王士斗才将教师作为自己的职业目标。

B

父辈王士斗:教育事业的耕耘者

一边教书育人,一边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王慧爽的爸爸王士斗,从王老师奋斗到王校长,在校工作37年,虽离家不远,但他习惯以校为家,一心扑在教育上。

1957年出生的王士斗毕业于威县赵庄师范。毕业后,成为巨鹿镇中学一名教师。“每天早上六点准时赶往学校,晚上忙到十点才回家。”王慧爽说,在她的印象中,爸爸王士斗更像是一名教育战线上的“拼命三郎”。

一次工作中,王士斗不慎将脚踝扭伤,脚踝处肿起一个鸡蛋大的疙瘩,走起路来一瘸一拐。为了不耽误学生们的学习,王士斗硬是每天坚持站上讲台为学生上课。“我的脚是小事儿,孩子们的课一点都耽误不得。”王士斗说,教师虽然辛苦,但是看着同学们成绩不断攀升,就觉得一切都值得。

1996年,王士斗担任该校校长以后,仍坚持担任一线教学工作,角色变了,但他“当一名好老师”的想法没变。面对大量的学校管理工作和事务,王士斗总会牺牲“假期”,起早贪黑,统筹安排,从没有耽误过学生一节课。在他的

带领下,学校全体干部深入一线,担任教学工作,以扎实的行动、高效的工作为全体教师做出表率。

“我们这一代,要比父亲那一代幸运多了。”谈起教育事业的发展,王士斗如数家珍,“我刚到巨鹿镇中学任教时,学校只有几间瓦房,校园里都是土路。后来,学校建起新房,硬化了路面,环境也越来越好了。”

王士斗教育生涯中,他不仅一直默默地传承着父亲的教学精神,更是将这份精神传给了自己的女儿王慧爽。

C

孙辈王慧爽:教育事业的延续者

时代在变,硬件设施不断更新,教学思路、方式也在改变,不变的是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热爱。

王慧爽1988年出生,在“教师之家”长大的她,从小就有一个教师梦。“高考志愿填报时,我就报了师范这一项,幸好天遂人愿,顺利被师范院校录取,否则面对我的可能就是失去接受更高教育的机会。”王慧爽说。

2014年,研究生毕业后,王慧爽成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

“我赶上了好时代。如今,学校都配备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教师实行多媒体教学,不仅能活跃课堂氛围,还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接触更多教学资源。”王慧爽说,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她注重在课堂上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将体系化的知识碎片化、模块化,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努力达到“因材施教、科学施教”的教学效果。

“比如我让学生用老方法直接做题,解题就有一定难度,但如果把题型分类,学生就会觉得轻松不少。”王慧爽说,创新化教学,使教材变得更加实用,贴近实际。

2021年3月初,学校刚开学一周。这时,王慧爽母亲检查出癌症,需要手术。为了不耽误教学进度,王慧爽强忍泪水,调整心态,像往常一样,为孩子们上课。“把孩子们的课上好,为孩子们负责,这是我爸妈最大的心愿。”王慧爽说。

“这些年来,从爷爷到爸爸再到我,国家的教学条件和教学方法都在不断发展,但我们三代人教书育人的初心始终没变。”王慧爽说,“作为一名教师,我最大的骄傲莫过于得到学生和家长的认可,而我回报他们的方式,就是把本职工作做好,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邢台日报、牛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

独家授权邢台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

广告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