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孙瑞超通讯员 戴静芳文/图
李瑞
在家里开起普法阅览室,为村民开办普法夜校,自掏腰包奖励优秀学员……上世纪80年代,离休回乡的李瑞老人在平乡县丰州镇窦冯马村进行普法工作。李瑞离世后,他的儿子、孙子扎根乡村,不计名利,连续不断开展普法宣传。
在三代人的共同努力下,普法夜校由一周一课变为一周两课,课堂从自己家“搬”到学校,从学校搬到网络课堂。近40年来,“李瑞普法”大家庭为乡亲们代书法律文书1500余份,累计举办法律讲座2500余场,受益人数达20余万。
日前,省委政法委、省网信办、省司法厅和河北日报报业集团联合印发通知,公布河北省第七届“十大法治人物、十大法治事件、十大法治成果”推选结果。平乡县李瑞一家三代人入选“十大法治人物”。
第一代
李瑞普法夜校誉满全国
1983年,李瑞离休回到老家平乡县窦冯马村。
回来后听说了一件事儿:一名村民跑到邻县偷了一头耕牛,当晚就宰杀卖完躲了出去。被盗者多次来找村干部讨说法。最后,村干部让偷牛者拿出600元作为赔偿,事情私了了。
经走访,李瑞发现,村里不依法处理的类似事情还有不少。不知法不守法,以后哪有好日子?李瑞决心要给村里人普法。他先自费在家里办起普法阅览室,订阅报纸、刊物等,发给村民、企业学习。1986年4月,经与大家商量,李瑞决定在自家开办一所普法夜校。
李瑞的长子李林章说,父亲之前没专门学过法律,为了讲好普法课,老人家就先自学法律,普法夜校开办后,就边学边讲。
普法夜校开办后,来听课的村民越来越多。李瑞就把儿子们拽来。大儿子李林章当时是平乡县法院法官,李瑞让他在夜校当兼职教师。三儿子李林辉当时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群众威信高,让他负责组织。小儿子李林谦也没闲着,专门为学员搞服务。
第一期学员从1986年4月学到1987年底,他们学习了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婚姻法、继承法、兵役法、治安管理条例等知识。学习结束后,李瑞组织了考试,并从家中拿钱为90分以上的学员发奖。
作为普法战线上的老典型、老模范,李瑞荣获全国老有所为精英奖,河北省委省政府向他颁发了普法先进个人奖。
第二代
三子齐心,普法路上不松劲
1998年,李瑞因病去世。
普法夜校是停下来还是办下去?李林章兄弟几人商议起来。三兄弟一致表态,夜校应该办下去。“什么是孝敬?把父亲这所普法夜校办下去就是最大的孝,普法课不能停!”
2001年从平乡县司法局退休的李林章回到窦冯马村,协助两个弟弟办好普法夜校。李林章的口才好,讲起课来生动形象、深入浅出,把法律知识讲得通俗易懂。在兄弟三人的努力下,普法夜校由过去的一周一课,变为一周两课;课堂从自己家发展到村小学和乡里的中学;学员从本村村民,扩展到周边六七个村的村民。
如今,李林章已年近80岁,除继续为乡亲们普法外,还经常受邀外出讲课。现在他还学会了用微信、微博,对于网上普法也不陌生。李林辉被平乡县直部门聘为法律顾问。李林谦也成了调解行家能手,是平乡县中华路办事处副主任。
“自普法夜校开始后,我们家走出两名博士生、5名硕士生、13名本科生,有18人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这得益于我们良好的家风,得益于我父亲办夜校普法、教乡亲们学法守法过好日子。”李林章说。
第三代
孙子返乡,网络普法再接力
1999年,李泽晓大学毕业,主动选择回村做了一名教师。
李泽晓是李林辉的儿子。小时候,爷爷、叔伯和爸爸围坐在一起讨论关于法律、在家里开课普法的景象就深深印在了李泽晓的脑海里。“我的祖辈、父辈坚持为乡亲们普法,我也要像他们一样,为村民做一些实事。”
李泽晓在继承祖辈、父辈对普法的执着、严谨、认真的基础上,对于普法宣传进行了自己的创新。他认为,普法宣传一定要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李泽晓建立了“李瑞普法”微信群,将村民们拉进群,方便他们通过微信在手机、电脑上学习法律知识。为了让村民们对学法产生兴趣,他选择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法律条文进行讲解,并制作短视频以案说法。在普法的同时,李泽晓还在父辈的指导下,做一些调解工作。
现在,李泽晓为平乡县北流渠小学校长。登上讲台,为孩子们讲授法律知识,是他常干的事儿。李泽晓说,他时常和大伯商量着,从小辈中选择出第四代普法人,让孩子们拿起接力棒,为村民做好普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