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着更高的目标奋进——我市强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综述

2021-02-05 08:44:28 星期五  来源:邢台日报

本报记者 谢晓燕 王艺 通讯员 贾如琢 苏立强

“起步即冲刺,开局即决战!”

新年伊始,我市交出了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成功退出倒三十的首捷成绩单:2021年1月份,市区大气综合指数6.24,同比下降36%,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倒53。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这份弥足珍贵的成绩单,背后凝结的也绝不仅仅是一月之功,而是去年以来全市上下的全力以赴、合力攻坚。去年邢台PM2.5年均浓度53μg/m3,位居全国168个重点监测城市倒17位,成功退出“倒十”。

针对雾霾长期以来扰困我市的困境,2020年初,我市将“PM2.5年均浓度排名退出全国168个重点城市后十位”的目标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紧紧围绕这个目标,一场纵深而全面的变革如同春雷阵阵,在邢襄大地轰然展开。

只有思想上率先破冰,行动上才能突围。大气污染一直是邢台人民的呼吸之痛、心肺之患。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战早已迫在眉睫,各种错误思想却又甚嚣尘上。坚决破除“区位论”“输入论”“产业论”“无可奈何论”“事不关己论”等等错误论调,解决了思想上的畏难情绪,坚定了“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必胜信念,全市上下形成强烈共识,思想高度统一,力量全面凝聚。

冲锋号角已然吹响,各有关部门同心同向、群策群力,为打赢蓝天保卫战汇聚了磅礴力量。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发出助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倡议书,并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展专题视察调研活动,同频共振,建言献策;市纪委监委、市委组织部制定大气污染治理相关专件,严格组织考核,严肃追责问责;市委宣传部迅速组织邢台日报社、邢台广播电视台开展大型新闻督查行动,公开曝光数百个问题;市生态环境局新班子立下军令状,叫响“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敢打必胜”的环保精神……

大气综合治理是一场动真碰硬的“刮骨疗毒”,靠的是精准施策和担当担责,而绝不是暴虎冯河的鲁莽蛮干。大气污染综合治理要把企业管住,并不是把企业管死、把产业管死,而是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要求,对企业“多排多限、少排少限、不排不限”,做到一企一策、精准管控。

对没有污染或基本没有污染的企业,核发生产许可,少检查、少干扰;对能耗不高、污染不大的企业,督导治理达标后允许生产;对重污染天气,严格实行总量控制,实施深度治理、综合治理。全市6830家涉气企业纳入减排清单,38个行业3550家企业开展绩效评级工作。258家企业纳入生态环境监管正面清单,在确保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原则上不限产、不停产、少检查、少打扰,保证企业正常生产。

这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需要良好机制作为保障。我市对大气污染治理启动倒逼机制,制定“退十”约谈问责、大气治理责任追究、举报奖励3个暂行办法,企业监管、驻厂员管理、执法检查、案件移交4个机制等,对排名落后、工作不力的,根据不同情形,进行通报、约谈、问责处理。

市委、市政府坚持半个月召开一次大气污染治理攻坚例会,排名后5位的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现场表态发言、现场解答提问。

每半月通报环境空气质量考核排名,对大气污染防治存在问题的县(市、区)进行预警提示、通报批评,甚至进行公开约谈,把责任落实到党政“一把手”。着力构建环境空气质量“国家考市、省考县(市、区)、市考乡镇”的完整考核体系,有效地将大气污染治理的压力传导到各级政府。

去年以来,共发现企业违法问题3512起,处罚12798万元,移送司法386件,治污力度空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治理大气污染,不是不要发展,是为了更好地高质量赶超发展,是通过恢复“绿水青山”来获得更好更多的“金山银山”。

这“金山银山”是转型升级拓展的新发展空间,也是腾笼换鸟而来的新发展动能。

以治污促转型,沙河市玻璃产业加快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变。沙河市鸿昇玻璃有限公司为消化环保带来的成本提升,由普通浮法玻璃生产线升级改造而成超薄光伏电子玻璃生产线,由生产普通玻璃向产出高附加值、低耗能深加工产品转变。环保改造,改出了超低排放,改出了发展新优势。如今,沙河市玻璃产业深加工率已达45%,可生产钢化玻璃、工艺美术装潢玻璃等1000余种玻璃深加工产品。

持续推进重点污染企业退城搬迁,“搬”出发展新活力。春蕾集团实现了由传统化工生产向高端打印制造的跨越,着力打造了华北最大的3D打印产业园。历史形成的钢铁、化工、水泥等偏重的产业结构,正在向先进装备制造、健康食品等七大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信息经济、楼宇经济等“八大新增长点产业”大力扭转,打造高质量赶超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打造绿水青山是为人民,尽最大能力为民、利民、便民,做到不限民、不扰民也自然成为我市各级干部环保工作坚持的出发点。去年以来,我市一次也未启动对小车的限号措施,143个重大民生工程也未停工。

环评审批正面清单制度和绿色通道制度建立起来,“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对疫情防控期间急需的医疗卫生、物资生产等32类项目,允许先开工、后补办,并纳入重点帮扶清单;对关系民生及社会事业的10大类30小类行业的项目,实施登记表豁免制;对环境影响总体可控、受疫情影响较大、就业密集型的17大类44小类民生领域行业,纳入环评告知承诺制改革试点。

蓝天白云映邢襄,青山绿水入画来。2020年以来,“邢台蓝”屡次刷屏微信朋友圈。去年,我市优良天数212天,同比增加37天;重污染天气16天,同比减少18天。

去年邢台空气质量综合指数、PM2.5平均浓度2项指标改善率分别达17.2%、18.5%,在全省和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26”城市中均居第一。PM2.5年均浓度53μg/m3,位居全国168个重点监测城市倒17位,成功退出“倒十”。

绿水青山、金山银山、民生情怀,这些都让邢台人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

去年,PM2.5平均浓度“退倒十”的目标虽已实现,2021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要“退后十”,我市面临更加艰巨的任务。

2020年,我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5.69,在全国168城市排名倒8,比2019年下降16.9%。我们自己跟自己比,进步不小,但放眼全省、全国,我们仍有很大差距,今年需更加艰苦的努力。

治霾不进则退、小进也是退。每个城市的空气质量都在不断改善,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不断递减。

尤其是去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加快城市“退后十”步伐,除我市外,全省还有3个兄弟地市也提出“退后十”计划。这就意味着,要实现这一目标,我市需要超过全国倒排第14名。

去年PM2.5“退倒十”仅仅完成了一项指标,今年要实现空气质量综合指数“退后十”,要完成PM2.5、PM10、SO2等六项重要指标的达标。

面对2021年更高的目标、更重的任务,我们惟有拉高标尺、奋勇争先,按照“狠狠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的标尺要求自己,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努力推动我市大气环境向更高质量、更高标准迈进。

“起步即冲刺,开局即决战!”市委瞄准空气质量综合指数“退后十”开年攻坚,提出1月份全市综合指数退出全国“倒三十”目标。

针对全年目标任务,市委、市政府制定了《邢台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退后十”攻坚行动方案》。

不再新增、扩产炼钢、平板玻璃、焦炭行业产能;不再复产焦化、平板玻璃生产线。

完成中钢邢机整体搬迁升级改造;全力加快邢台钢铁、国泰电厂退城搬迁。

对重点区域570家工业企业,参照工业企业污染排放绩效评级A、B级或引领性企业标准提升改造治污设施;2021年3月底前全部达到B级及以上或引领性企业有组织和无组织排放标准要求,达不到的由属地政府实施停产整治。

……

回顾2020年,我市PM2.5退出倒十的成绩带给我们由衷的欣慰和无比的自信。相对于长期以来我市空气质量在全国倒数一、二徘徊的局面,这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这一实践也充分证明,我们邢台行、邢台人行、邢台干部行,也为我们做好今年的工作增加了更大的底气。

展望2021年,要实现空气质量综合指数“退后十”目标,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想干事会干事敢干事,就一定能干成事。只要我们把“敢”字挺在前面、把“干”字落到实处、把“拼”字叫得更响、把“民”字放在心上、把“严”字贯穿始终,凭着敢啃“硬骨头”,能拔“铁钉子”的拼劲和韧劲,就一定能拼出一片新天地。

大气污染综合治理,邢台人向着更新更高的目标阔步前行。

邢台日报、牛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

独家授权邢台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

广告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