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办印发《邢台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明确“一个目标”,找准“两个抓手”,实现“五个突破”,开展九项重点工作——
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邢台强
本报记者郭文静通讯员 尹西振
到2025年
实施国家、省、市重点研发项目250项以上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5%以上
建成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80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120家;建成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30家
省级以上众创空间(星创天地)、孵化器等科技孵化平台达到100家以上
实现全社会研发经费比2020年翻一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企业占比达到38%以上,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1.4%以上
明确打造产业技术升级示范区,加快建设科技强市“一个目标”;
将配套制定的《邢台市支持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支持服务企业科技创新的工作方案(2022—2025年)》作为“两个抓手”;
实现科技研发投入、企业创新能力、产业创新能力、区域创新水平、综合创新实力“五个突破”;
开展加强全市创新战略布局、构筑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等九项重点工作;
……
面对新形势,市第十次党代会和市“两会”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近日,市政府办印发的《邢台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系统谋划了我市科技创新工作发展“坐标系”“路线图”——明确“一个目标”、找准“两个抓手”、实现“五个突破”、开展九项重点工作,走出一条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邢台强的发展新路径。
瞄准制约瓶颈 新思路助力创新型邢台建设
我市要实现赶超发展,必须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站在历史新起点,市科技部门将如何吹响全力推动邢台高质量赶超发展的进军号?
“从全省来看,区域竞争态势愈演愈烈,雄安新区正全力打造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廊坊、保定等环京津地区先发优势明显,沧州、衡水、张家口等地强势崛起。我市还要面对石家庄、邯郸两大传统经济大市创新资源虹吸的严峻挑战。全省范围内围绕技术、资金、人才等创新资源的争夺将更加激烈。”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黄昭波说,综合考虑邢台的创新基础和面临的形势机遇,今后,要强化科技战略支撑力量,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聚焦重点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集中力量开展攻关,推进产业链协同创新,全面提升产业现代化水平,努力实现换道超车,构筑未来发展新优势。
黄昭波提到,与当前的形势和要求相比,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科技创新还存在一些明显的短板,集中表现在:科技创新引领支撑发展第一动力作用不足、新旧动能转换成效还不够明显、我市重点产业多数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具体来说,包括科技投入不足、创新平台层次不高、创新人才匮乏、创新主体能力不强、创新生态尚需改善。这些问题和短板是制约我市科技创新的瓶颈所在,需要切实加以解决和突破。
对此,《邢台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为未来我市科技创新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指明了方向。今后,我市将以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发展为主线,以培育壮大企业创新主体为重点,以超常规举措打造邢台特色科技创新体系,强化科技创新供给,为高质量赶超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到2025年全市整体科技创新水平再上新台阶,区域综合科技竞争力明显增强,创新型邢台建设实现新突破。
聚焦重点领域 增强优势领域创新策源能力
“‘十四五’期间,我市将结合邢台科技与产业发展基础,围绕现代产业体系和25条重点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聚焦新兴产业、传统产业、特色产业、未来产业等重点领域,实施一批重大产业科技研发专项,打好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攻坚战,全面提升技术自主可控的核心竞争力。”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李文彬说。
2021年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稳中求进、运行逐季向好,全年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6%,高于全省平均增速10.6个百分点,在全省各设区市中居首位。“十四五”期间,我市新兴产业将聚焦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领域,实施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创新,建设新兴产业创新中心。
煤化工领域是我市传统优势产业之一。去年以来,邢台旭阳煤化工有限公司投入近亿元开展了10余个项目研发。其中,重点对沥青品质提升项目进行技术研究,降低了沥青微量元素和中间相含量,为国内铝业公司制备超纯铝制品提供了原料来源。“十四五”期间,我市煤化工领域技术升级重点攻关方向包括做强做精现代煤化深加工,支持发展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合成材料、专用精细化学品及大宗有竞争力的产品项目等。
产业强则经济强,产业兴则百业兴。近年来,我市沙河玻璃、清河羊绒、宁晋电线电缆、平乡自行车、临西轴承、隆尧食品等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势头强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赶超发展的重要力量。“十四五”期间,我市轴承领域将在高端精密轴承设计理论、制造工艺、试验技术等方面进行技术创新;自行车童车及零部件领域将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童车研发生产基地、全国中高端自行车制造基地;电线电缆领域将大力发展特种电线电缆产品……推动特色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根据《规划》,到2025年,我市将实施国家、省、市重点研发项目250项以上,增强优势领域创新策源能力。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5%以上。传统优势产业技术、装备、质量大幅度提升,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开发一批新产
品,培育一批知名企业和品牌,形成一批创新型产业集群和产业化基地。
突出工作重点 持续释放科技创新活力
中国高铁“整体出口”第一单——雅万高铁项目中,所需钢轨全部由攀钢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而用于轧制钢轨的轨梁轧机用轧辊主要来自中钢集团邢台机械轧辊有限公司;
市开发区河北创力机电科技有限公司与天津大学胡绳荪教授合作研发的管材专用激光切割机,可以切割出栩栩如生的工艺品摆件。在第四届河北国际工业设计周展览区一经亮相,就吸引了参观者的注意;
临城县河北普乐泵业科技有限公司引进河北机械科学研究设计院吉明珠、周军两名专家,共同开展水泵方面关键技术研究,取得国家专利16项,研制的17QJ50—(24-168)欣康牌潜水泵被国家工信部列为高效节能产品;
……
创新平台是集聚创新资源要素、承担创新功能的重要载体。“十四五”期间,我市将优化创新平台体系,强化科技基础条件建设,培育壮大新型研发机构,提升高校院所创新供给能力,培育发展科技孵化平台,进而构筑起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打造企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引擎。
构筑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是未来我市科技创新工作中侧重的重点任务之一。除此之外,还将加强全市创新战略布局,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强乡村振兴科技支撑,增强民生领域科技供给,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深化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并营造优良创新创业生态。
“值得一提的是,‘十四五’期间,在全市创新战略布局中,将加快科创环、创新带、科创园建设。”李文彬介绍道,为强化中心城区科创环协同发展,将以任泽区科创基地、旭阳科创基地、会宁(滨江)科创基地、南和科创基地以及邢台经济开发区科创基地5个科创基地为基础,打造中心城区科创环,加快城市经济发展和未来产业培育,共同支撑中心城区综合实力和辐射能力提升。
与此同时,将有序建设太行产业发展聚集带、青银产业发展聚集带和邢临产业发展聚集带三条科技创新带:
——太行产业发展聚集带串联太行山前沙河市、信都区、内丘县等县(市、区),加强协作配套,突出发展高端装备制造、太阳能光伏、生物医药等产业,推动专用装备及零部件、功能新材料等产业协同发展,打造全市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主导轴带。
——青银产业发展聚集带串联青银高速公路沿线的宁晋县、南宫市、清河县等县(市),加快提升新能源、新材料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竞争力,积极培育新能源汽车和生物医药产业,打造全市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支撑轴带。
——邢临产业发展聚集带串联邢临高速公路沿线的临西县、威县、广宗县等县(区),紧抓邢钢搬迁机遇,积极发展能够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的特种功能性钢材,超前谋划发展进口替代钢材,支持自行车、精密轴承产业做优做强,建设全市高端装备制造特色轴带。此外,还将因地制宜启动各县(市、区)科创产业园区建设。
《规划》还就今后如何加大科技投入谋划了一系列保障措施。我市将完善科技创新投入体系,加强财政资金和金融手段的协调配合,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更多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从事科技创新活动,完善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科技投入体系。
同时,严格落实财政对科技投入只增不减的要求,持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加大对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及重大成果转化项目的支持,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项目的支持,建立健全稳定性和竞争性支持相结合的财政科技投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