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建伟 通讯员 范吉学 冀建岭
南和古称和阳,素有“人和而知礼,物厚而阜安”的美誉。近年来,在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南和区紧紧围绕落实“德治教化、自治强基”的基本要求,通过推行“道德红黑榜晒德”“道德模范树德”“道德讲堂弘德”“道德档案载德”“道德银行惠德”等系列活动,积极探索基层微治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效保障。南和区相继荣获国家级园林城、国家级卫生城、河北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县等多项荣誉;涌现出“全国最美家庭”、诗词达人白茹云,“全国农业劳动模范”、“河北好人”魏海金等一批先进模范人物。
2021年,全区信访量同比下降60%以上,34件信访积案全部得到化解,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发案率分别同比下降35%和40%以上。
晒德——
“道德红黑榜”引领德治新风尚
豆腐谐音“抖福”,是过年必备食品。在南和区河郭乡西徐旺村,有一户卖豆腐为生的村民,多年如一日,每到腊月二十五这天便会将自家豆腐免费送给村里的孤寡老人和残疾人士,她就是被村民称为“豆腐西施”的郄丽敏。她的善举被乡亲们“晒入”西徐旺村的“红榜”,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这是南和区开展“道德红黑榜晒德”的一个缩影。
南和区的“道德红黑榜”分为“红榜”和“黑榜”两部分,前者聚集正能量,对村内先进典型如孝敬父母、帮扶邻里、勤俭持家等进行赞扬,在全村树正气;后者则告诫部分村民,对他们的不道德行为进行不点名批评。除了“红榜”的激励示范作用外,“黑榜”的教育作用也十分明显。虽然是不点名批评,但实际上都能对号入座,从而开始想方设法改正,不良风气也越来越少。
“目前南和区218个村都设立了‘道德红黑榜’。”南和区委书记郭卫欣说,小小道德“红黑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潜移默化地为村民输入文明理念,村民道德素质不断提高。
树德——
“道德模范”培育德治新标杆
道德模范是一面旗帜,更是群众身边的榜样。2021年3月6日,南和区郝桥镇对各村通过推荐、网络投票评选出的30名好婆婆、好儿媳优秀典型进行表彰,为她们颁发了荣誉证书和奖品。
据了解,自2010年全区推行“道德红黑榜”以来,区委、区政府将道德模范的评选表彰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连续开展“道德楷模”评选表彰活动,将道德教育与文明城市创建、志愿服务等活动结合起来,内容不断丰富、标准不断提高。各村以“道德红黑榜”为抓手,定期开展“最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等乡村道德模范评选活动,设置助人为乐、孝老爱亲、热心公益等各类奖项。
截至目前,全区共评选出各级各类道德模范5000余名,区级先进典型230名,其中36人获月度“邢台好人”称号,5人入围月度“中国好人榜”候选人,逐步在全区营造村村有模范、人人学典型、事事争先进的浓厚氛围。
弘德——
“道德讲堂”弘扬德治主旋律
日前,贾宋镇北师村礼堂里声乐不断,由村民自发组织的夕阳文艺宣传队把自己身边的孝老敬亲事迹编成了快板,用身边典型给群众上了一次“道德课”。
为弘扬先进道德模范人物事迹,强化德治教化的潜移默化作用,南和区按照“管理常态化、地点固定化、形式多样化、内容丰富化”的要求,采取整合提升或新建相结合的方式,依托已有遍及城乡的各类讲堂、读书会、职工学校、市民学校等阵地建设“道德讲堂”,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按照“唱一首歌曲、看一部短片、诵一段经典、学一点礼仪、讲一个故事、作一个承诺、作一番点评、送一份吉祥”等“八个一”流程安排,认真设计每一个环节,确保讲堂流程规范、群众欢迎。
截至目前,全区218个村普遍建立了村级“道德讲堂”,组建宣讲队伍43支,轮流宣讲543场。
载德——
“道德档案”激发德治正能量
近日,记者走进河郭镇郄庄村委会,村“道德档案”专职管理员郄贵林正在对近期道德档案进行完善。“我们为全村386户村民建立了‘道德档案’,根据家庭成员日常表现进行分档归类,每家每户模范事迹和不文明、不道德行为都详细记录在册,成为了一本‘功过薄’。”郄贵林说。
据介绍,为充分发挥先进事迹引领和对不良行为人的道德惩戒,南和区通过建立居民“道德档案”将居民的道德表现纳入规范化、法治化的发展轨道,广泛发动群众投身社会道德建设实践。“道德档案”由村委会管理,指定专人保存,原则上不对外公开,档案保存期限为30年。各村成立道德档案管理小组,负责“道德档案”日常管理和运行工作,并以家庭为单位,建立道德档案积分台账。
惠德——
“道德银行”创新德治新模式
“在我们村参加义务劳动不仅能留美名还能有积分得实惠,今年我挣了120分,刚从村里‘道德银行’提了一袋洗衣粉、一瓶洗洁精和一提卫生纸。”日前,在南和区河郭乡赵牌村,村民康堂的拿着刚兑换的礼品高兴地说。
为充分发挥道德积分的作用,让有德者有得,南和区在村级成立“道德银行”,参照银行存款业务流程,将村民生产、生活和志愿服务行为量化积分,再用积分兑换所需生活用品,激励村民崇尚文明行为。
河郭乡赵牌村自2017年以来,以家庭为单位建立“道德银行”账户,将村民道德行为予以细化量化,围绕“环境卫生、乐于奉献、孝老爱亲、诚实守信、遵纪守法、邻里和睦、勤劳节俭、自强发展”等内容,逐一明确赋分标准,将善举美德、好人好事行为量化积分,对村民的道德行为进行积分管理,存入村民“道德银行”。按照精神激励为主、物质激励为辅,将积分结果与评先选优、惠民政策挂钩,积分实行累积使用,奖励之后不清零、不作废,终生有效。村民凭借道德积分可以到村里兑换相应等值的米面油等生活用品。截至目前,河郭乡赵牌村已申办“道德银行”存折476个,兑换餐具、毛巾、洗衣液等生活用品238件。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进‘德治教化’工作,持续优化乡村治理体系,打造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南和新模式。”南和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国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