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和两个孩子都来了,有他们给我加油,浑身充满力量!”
为生命续航广宗朱凤晓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
2月14日上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采集室里,血液在机采下不断奔涌、回流……
经过约4个小时的采集,242毫升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从朱凤晓的血液里分离出来,它将给一位年轻的白血病患者送去生的希望。
邢台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孙瑞超
通讯员赵洁梁智晓文/图
没有什么比救人更重要,为完成捐献他推迟返程计划
当日8时30分,采集开始。血液从朱凤晓的体内流进了无菌采集管,收集血液的袋子里开始流进朱凤晓的血液,造血干细胞被分离……
朱凤晓是个80后,广宗县人,常年在拉萨做生意。2019年5月份,在一次献血活动中,朱凤晓顺手填写了一张志愿单,加入中华骨髓库志愿者的行列。让朱凤晓没想到的是,自己不经意的举动,竟然能为一个陌生人带来重生的希望。
今年1月11日,得知初配成功后,朱凤晓当即表示同意捐献造血干细胞。春节回乡探亲期间,他知道移植计划确定后,毫不犹豫地退了机票,推迟了原定于2月9日的返程计划。“没有什么比救人更重要,”朱凤晓说。
从来石家庄打动员剂到进行造血干细胞捐献,妻子孙飞全程陪同在朱凤晓身边。孙飞细心照料,并不断加油打气。“妻子和两个孩子都来了,有他们给我加油,浑身充满力量!”
祝福远方的年轻人,希望他早日康复
经过约4个小时的采集,242毫升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从朱凤晓的血液里分离出来。它将给一位年轻的白血病患者送去生的希望。同时,朱凤晓也成为本市第3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他很坚强、很勇敢,我和孩子们都为他感到骄傲。”妻子孙飞腼腆地说。在一旁的朱凤晓却说,妻子才是自己的榜样。“她献血比我早,献血次数比我多,如果有需要,她一定也会勇敢站出来的。”
“很多人对造血干细胞捐献存在误解。”朱凤晓说,他了解到造血干细胞的捐献与献血相比,只是时间更久、程序更复杂、对身体素质的要求更高了而已。
得知受捐者是一位不满18岁的男孩,朱凤晓内心更受触动。“祝福患者,希望男孩早日康复。同时,也号召更多人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行列中,帮助更多人。”朱凤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