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望的田野上|前南峪“红绿”融合 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2022-09-21 21:38:23 星期三  来源:邢台网

金秋时节的前南峪村,层层梯田满目青翠,各类果木连片成林。9月20日,邢台日报社“在希望的田野上”采访团队走进邢台市信都区浆水镇前南峪村,感受历史与自然的交汇,聆听前南峪的“红绿故事”。

在这里,走进美丽乡村,看老区新风貌

走进前南峪,映入眼帘的便是干净整洁的街道、整齐划一的民居和漫山遍野的绿色,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

村子里新建了停车场,高标准的农家乐,道路靓化了、民居美化了,幼儿园、小学、便民超市一应俱全。孩子上大学有奖励,老人退休了有补贴,年底发放生活费,可谓是“村里不比城里差,城里人都想来村里住”。

在这里,了解特色产业,探访振兴之路

苹果树上的累累硕果,板栗树下的堆堆果壳,构成了金秋九月前南峪的一道靓丽丰收图景。近年来,前南峪村坚持走绿色生态发展道路,科技兴山,生态富民,不断推进农业现代化。

前南峪村先后邀请了150多位技术专家,对生态经济沟进行升级改造,实行科学管理,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目前,前南峪村休闲农业经营面积已达6800余亩,每年果品收入可达8700万元。

在这里,追寻抗大旧址,感悟红色情怀

石板路、石头房、泥巴墙,在前南峪的一个小巷子里,有一所旧址,那就是抗大总校旧址。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培养军政干部的最高学府,为了纪念这段峥嵘岁月,前南峪村将旧址妥善保留。山绿了、人富了,前南峪人民更加注重对抗大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村民们先后在南山坡上建成了抗大陈列馆,修复滕代远、何长工故居等旧址,既能让游客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同时也鼓励乡亲们不忘抗大精神,不断积极进取,创新发展。

从红色精神传承到绿色发展,再到乡村振兴,“红绿”融合绘就前南峪发展新画卷。在这里,还有太多的“红绿故事”值得去挖掘和探索,期待前南峪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一红一绿”向前进,再添新活力。

总策划:刘廷振

策划:段田恩 张海江 籍方瑞

记者:霍晶晶 张振朝 邢雅倩 韩芳凝

邢台日报、牛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

独家授权邢台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

广告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