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之美看东方|东石善村:灵霄山前“三官阁”

2022-07-25 09:33:06 星期一  来源:邢台市全媒体中心

东石善村,位于信都区北小庄乡。灵霄山前,白马河畔,东石善村依山傍水,村中民居错落有致,有五街三巷,分布井然有序。其中李家古居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主要建筑和公共建筑已列入县级保护名录,是东石善村古民居代表建筑。

东石善村自古民风淳朴,历史悠久,被评为河北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入选第五批全国传统村落。

(李家古居)

白马河旁 石砌古居

流淌的白马河川流而过,沿河畔新修建的广场西行,经过一块褐色碑石,东石善村步入眼帘。

1982年,全国地名标准化时,为区别原邢台县枣园乡石善村,村庄更名东石善村。

穿过斑驳的东皋石砌阁门,缓步东石善村中小道,村街道路现用水泥路面铺就而成,古时的石砌路面多用于巷道,今天依然发挥着作用。阁楼上有天、地、水三官神像,被当地人称之为“三官阁”。“三官阁”南有古戏楼一座,模样古朴,从细微处露出的石砌剖面,可以看出当年能工巧匠的独具慧心。

东石善村古民居错落分布,皆为片麻岩石垒砌而成,内院土木结构的四合院有主有辅,串串相连。保存较好的民居四角呈L形的高墙,用花砖垒砌成尖角,壮观不失威严,形成村庄内的一道独特景观。

村道旁有一座饱经风雨的老磨坊,石墩子撑起木柱,木柱架起一座房檐,既能遮蔽风雨,又能扩大面积,尽显劳动人民的智慧。村内街角一处古井,井壁用花岗岩垒砌而成,井口有提水辘轳木架,只是如今观赏价值更大于实用价值。

沿村道自西向东一字排开的三处李家古居,为明清时所建。前后院套院、墙连墙,有后门、旁门洞,方便进出,据说是为了有紧急事发生时,主人可以周旋躲避。李家大院坐北朝南,门前上马石、栓马桩、护鼓石、门墩一应俱全。青砖巍峨,砖雕石刻,虽久经沧桑变迁,仍让人心生历史的敬畏感。

勤善传统 源远流长

2009年,全国开展第三次文物普查,河北省文物局在北小庄乡发现一处旧石器时期遗址,距今约有20万年。有专家考证,东石善村西小寨和大石岩山寨,早在东汉末年就有人居住。明朝永乐年间,有多姓始祖从山西洪洞分丁移民,迁居石善。自此,村庄逐渐兴旺。

东石善村前任党支部书记张文源介绍说,东石善土地不多,且多是山地,水分涵养差,产量收获低。为了生息,邻里互助、勤劳善良的传统便在村庄内代代相传。

据《东石善村村志》记载,出生于清朝乾隆年间的东石善村人李自勤,自幼随父经商,因为人勤劳守信,生意越做越大。中年家境富裕后,开始多行善事。邢台通往山西的古商道鹤度岭加宽铺石硬化时他曾带头募捐,深得时人赞许。

李家人虽然财大业大,但做生意从不欺行霸市,在村中经常接济他人。清朝嘉庆年间本地连年荒灾、农作物欠收,土地房屋多低价出卖。李自勤收买后以自家中院为中心,翻建东、西、中三座院落。进门设木制影背,李家大院整个院落占全村古宅四分之一,成为东石善村标志性建筑。

张文源说:“东石善村先后修建的东皋、北皋、南皋、戏楼、三官阁、武校以及岭南骡马古道都是按照富人出钱,穷人出力的原则承办,民风延续至今。”

在李家古居有一处“为人民服务”牌匾,缘起于李自勤长媳,人称高老娘。当时李家经营布匹、煤炭、核桃、板栗等,生意遍及山西、内蒙。李家要求各家掌柜公道买卖,生意日渐兴隆。高氏持家公正,秉持东石善村以孝为先的理念,孝敬公婆、抚儿育女、帮衬兄弟,曾被县衙颁发牌匾嘉奖,在当地成为美谈,后改为现在的字样。

(东石善村古戏楼)

村志铭远 古风新貌

“有山之处都栽树,有土之处尽成林。桑蚕已超江南胜,尧桃独占江北春。”当代著名诗人乔羽曾在这里留下诗篇,是东石善村变化的真实写照。

新中国成立后,东石善村坚持科学治山造林,优化自然环境,通过艰苦奋斗,努力改善贫穷落后面貌。先后修地110余亩,绿化荒山8000亩,栽种各种果树60000余株……

2016年,东石善村“两委”班子广泛征求意见,组建了村志编纂委员会。先后组织160余人召开8次座谈会,走访村中老党员、老干部、老村民50余人次,查阅各类资料20余份,于2018年编纂出《东石善村村志》,为村庄“资治、存史、教化”发挥了积极作用。

近年来,东石善村陆续被评选为邢台市魅力古村落、河北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入选第五批全国传统村落。

东石善村党支部书记白国强介绍说,村“两委”班子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乡村旅游为发展目标,积极制定村规民约,建设村绿色长廊、河道美化治理、污水治理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谋划魅力古村落开发,着力打造生态宜居东石善。

(邢台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剑)

记者:王剑

编辑:冯鑫

邢台日报、牛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

独家授权邢台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

广告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