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邢台红色基因——热土篇⑩丨冀南抗日模范游击支队——冀南地区第一支抗日武装

2021-07-20 22:08:02 星期二  来源:邢台网

盛夏时节,隆尧县隆尧镇东柏舍村满野青翠,绿树成荫。这里曾是冀南地区第一支抗日武装——冀南抗日模范游击支队的诞生地。

从1937年10月成立,到1938年3月奉命编入129师东进纵队第一团,冀南抗日模范游击支队在这里播下抗日的革命火种。期间,虽然历经日伪军多次扫荡、摧残,但当地的抗日斗争始终没有停息,并不断取得胜利。

7月4日,我们跟随隆尧县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顾问张记军,来这里寻访这支英勇的抗日武装成长、征战的历史轨迹。

县直单位组织到冀南第一支抗日武装根据地纪念馆接受红色教育。

群众参观冀南第一支抗日武装根据地纪念馆。

冀南地区成立第一支抗日武装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0月12日,日军相继侵占隆平、尧山(1947年两县合并为隆尧县)县城。国民党县政府闻讯,带领保安团弃城而逃。

日军进城后,烧杀抢掠。隆平县南部和任县、尧山交界一带土匪蜂起,趁火打劫,广大人民群众陷于国破家亡、暗无天日的水深火热之中。

在此国难当头、民族危机之时,中共隆平县委书记张子政和霍子瑞、李维栋等人组建的冀南地区第一支抗日武装——冀南抗日游击队,于10月23日在城南柏舍村宣告成立,并于10月29日成功袭击了日军设在尧山县山口的军用仓库,缴获了一批军用物资。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民族抗日斗争在冀南地区向日寇打响的第一枪。

消息传出,隆平、尧山两县人民群情振奋,不少青年报名参加游击队,队伍很快由创建初期的21人发展到100多人。紧接着游击队在北辛庄收缴了国民党53军撤退时留下的一批武器和军用物资,收编了大曹庄、渠家庄、白木、枣林庄等村的自卫武装,在县城东北部建立了以殷(家庄)、马(家庄)、曹(家庄)、渠(家庄)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发展到1000多人,控制了隆平、尧山、柏乡交界地带20多个村庄,成为冀南游击队发展壮大的根据地。

在此期间,隆平县委和游击队还派出霍子瑞、王合群两位同志,越过敌人严密封锁的平汉铁路,到太行山区皇寺找到八路军129师先遣支队司令员张贤约,向他汇报了隆平县建立抗日武装,开展抗日斗争的情况,并请求八路军首长选派干部到隆平领导抗日。张贤约向129师首长汇报后不久,熊得如、冷赤哉、王金林3位八路军干部被派到隆平整编、训练游击队。

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赵关海烈士故居。

讲好英雄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

模范游击队掀起群众抗日热潮

1937年12月初,129师又派出以孙继先为队长、胥光义为政委的挺进队到达隆平县的魏家庄。挺进队是由该师教导团抽调的30余名营连干部组成的,大部分都是老红军,队长孙继先是抢渡大渡河的18勇士之一。挺进队出发前,师长刘伯承亲自交待任务:了解情况,帮助恢复建立党组织,宣传抗日救国,建立抗日政权和各级抗日武装。挺进队抵达隆平后,孙继先、胥光义听取了张子政、霍子瑞关于隆平抗日情况的汇报,对隆平的抗战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命名冀南抗日游击队为“冀南抗日模范游击支队”,任命张子政为支队长,熊得如为支队政委。

此时,随着游击队声势的壮大和八路军的到来,隆平县早期共产党员朱林森、张芥士、李吉平、张镜波等人也纷纷从外地或乡下回来加入游击队或从事抗日工作。在挺进队的帮助下,隆平县委和游击队收复了隆平县城,建立了冀南地区第一个抗日政权——隆平县抗日民主政府和战委会,推动了全县抗日斗争的开展。期间,冀南抗日模范游击支队还配合挺进队和以陈再道为司令员的东进纵队,连续作战,收编、剿除了以任县环水村为中心的任县、隆平、尧山结合地带的多股土匪。

这一时期,隆平、尧山一带掀起了参军抗日热潮。众多热血青年请缨杀敌,报国疆场,很多地方出现了父送子、妻送郎、兄弟相争上战场的动人场景。

在隆平县,城内的四关四甫及城郊村韩庄有近百人参加了游击队和八路军。其中,北甫村就有崔哲(原名崔福善)、程景春、赵如章等10余名青年加入游击队或八路军,程景春弟兄5人,有4人同时报名入伍,一时在当地传为佳话。莲子镇村自卫队的张耀庭,在隆平县战委会主任张芥士的引导下,带领80余名队员参加了冀南抗日模范游击支队。

在广大青年农民踊跃参军的同时,隆平、尧山两县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也兴起参军热潮。小学教员张子敬、刘兆雄,职业学校学生张宏一、关梦舟、徐文林等一大批热血青年纷纷加入冀南抗日模范游击支队。当时,这些青年大都只有十五六岁,他们在民族危亡之际慷慨赴国难,作战勇敢顽强,成为游击支队中的重要力量。

此间,冀南抗日模范游击支队进驻隆尧县大张庄乡一带后,在八路军先遣支队,以及挺进支队、东进纵队的帮助下,深入附近各村,广泛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宣传抗战必胜、投降必败的道理,动员广大群众团结起来,积极参加抗战工作。同时,按照129师首长的指示,各村先后建起了党支部、抗日政权和农、青、妇等群众抗日组织,在隆平、尧山、柏乡、宁晋四县结合部形成了几十个村庄的冀南地区第一个抗日根据地。

1938年3月,在八路军东进纵队司令员陈再道主持下,冀南抗日模范游击支队、任县独立营和附近几支游击队整编为东进纵队第一团,正式成为八路军正规部队,团部设在邢家湾,在滏西开展抗日斗争。

红色隆尧(资料照片)

隆尧县隆尧镇东柏舍村现貌

红色精神世代相传

6月25日,隆尧县大张家庄乡胡家圪塔村“冀南第一支抗日武装根据地纪念馆”正式开馆。据村委会干部赵景顺介绍,2019年7月,为迎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大张家庄乡政府协调胡家圪塔村开始着手修缮和加固位于该村的冀南第一支抗日武装根据地纪念馆。目前,建筑面积450余平方米的纪念馆主体已修缮完成,纪念馆展品通过多方筹集,已达到900余件。

步入纪念馆,这里的每一件历史资料、每一张历史照片,都记录和再现了冀南抗日根据地开辟、巩固、发展的整个过程。

张记军介绍说,冀南第一支抗日武装在抗日战争期间,广泛宣传抗战政策,动员广大群众团结起来,积极参加抗战工作。这块根据地的抗日军民,英勇战斗、不怕牺牲、前仆后继,为抗日形势的好转和最终取得全面胜利,做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据统计,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该根据地有300余名烈士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献出了宝贵生命,仅大张家庄乡就有烈士近100名,几乎村村有人为国捐躯。

“隆尧县在冀南乃至全省建党史和抗战史上均占有重要位置,被国家确定为重要革命老区。”张记军说,近年来,隆尧立足本地红色资源优势,发挥革命旧址、纪念场馆的宣传教育功能,切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讲好革命故事,传承革命精神。

如今,隆尧县命名了包括胡家圪塔村抗日根据地纪念馆在内的13个红色教育基地,同时谋划了东庄头村129师驻地旧址——树人红色文化馆——抗日根据地纪念馆——赵关海烈士故居和红山地震台——邢台抗震纪念馆——白家寨抗震广场两条红色旅游线路,把红色教育和红色旅游相结合。今年以来,已有8万余名干部职工、青年学生到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

“传承红色基因,开启新的征程。‘十四五’时期,我们将聚焦产业提档升级、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城乡一体化建设和民生改善工程,着力打造绿色发展、幸福平安的新隆尧。”隆尧县委书记王文玉说。

短评

缅怀先烈 继往开来

马维勇

隆尧是一片红色沃土,红色资源得天独厚。在这里,建立了冀南地区第一支抗日武装,建立了冀南地区第一个抗日民主政府……回望历史,革命先辈保家卫国、浴血奋战,他们的英雄事迹历历在目,他们的抗战精神代代相传。

缅怀先烈,抚今追昔。不管岁月如何变迁,先烈们的遗志时刻提醒着我们重任在肩,鞭策着我们要传承英雄精神,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化为实际行动,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在新时代实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站在新的起点上,铭记光辉历史,牢记初心使命,我们还要从回溯历史、传承精神中凝聚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强大力量,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用优异成绩续写新时代的新辉煌。

文图:邢台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马维勇

海报:田龙彪

手绘:邢台学院 谢宇光

编辑:申学娜

邢台日报、牛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

独家授权邢台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

广告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