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邢台红色基因——故事篇11 | 面对日寇“四·二九”铁壁合围——军民合力反扫荡浴血奋战突重围

2021-07-16 10:34:02 星期五  来源:邢台网

盛夏时节,记者怀着敬仰之情来到位于临西县摇鞍镇贺伍庄村北的“四·二九”烈士陵园,瞻仰在那场反扫荡突围中牺牲的革命烈士,聆听英雄故事,探寻英雄足迹。

“四·二九”铁壁合围

听着讲解员的讲解,仿佛把我们带入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1942年2月起,侵华日军进一步加紧了对我根据地的“扫荡”进攻。2月初,敌人集中1.2万兵力对太行根据地发起春季大“扫荡”。敌人修筑的邢(台)济(南)公路,把冀南四分区分割成路南路北两部分,并从北向南逐步蚕食,根据地在不断缩小。到1942年初,四分区邢济路北全部成了敌占区和游击区,分区党政军群机关被迫转移到邢济路南的威县南部、邱县北部、企之县、临清西部一带活动。一直活动在四分区的冀南区党政军机关,则转移到清河县以东的武城一带。

驻华北日军制定了《关于肃正计划实施纲要》,决定从4月末开始在冀南地区实施所谓“第十二号作战”计划,预谋对冀南根据地实行“铁壁合围”,妄图一举消灭冀南党政军领导机关,彻底摧毁抗日根据地。为此,日军于4月上、中旬开始调遣3个独立混成旅团和1个师团的部分兵力约万余人,还有各地的大批伪军,分别部署在冀南根据地周围的邢台、邯郸、临清、德州、武城、衡水、新河等地。行动之前,敌人以假计划、假命令和散布流言来迷惑视听,其作战命令则一律口头传达,不准见诸文字,严格保密。

根据冀南党政军机关和部队驻地情况,敌人经周密计划,在日本华北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指挥下,部署了两个合围圈:一个是以清河以东武城北武官寨、十二里庄一带为中心,重点合围第四分区、四地委、四专署机关和新四旅。一个是对四分区路南形成大合围,四地委、专署、军分区机关和分区三十六团及南威广大队,包括新四旅三个团,全部被四面敌人包围。敌人决定于4月28日夜秘密集结,29日早晨统一行动。

29日拂晓,日军以突然袭击的方式,配以飞机、大炮、坦克、装甲车,将驻在武城县北部地区的冀南党政军机关和新七旅合围。军区参谋长范朝利、政治部主任刘志坚指挥突围作战,干部、战士奋力战斗,先后突破敌人两道包围圈。战斗中,我军干部战士和群众300余人壮烈牺牲。

四分区邢济路北逐步变为游击区后,分区党政军机关和部队、民众团体及滏阳中学等单位先后转移到路南。29日拂晓,日军第八旅团、第一旅团和第五十九师团各一部,分别自临清、威县、曲周、馆陶出动,突然对四分区路南形成大合围,四地委、专署、军分区机关和分区三十六团及南威广大队,包括新四旅3个团,全部被四面敌人包围。敌人步步压缩包围圈,四分区党政军和四旅机关,全部被逐渐压缩在摇鞍镇、南杏园一带南北10公里,东西5公里的合围圈中。新四旅三个团分别驻扎在旅直机关驻地外围,奋力突出包围圈。

四旅旅部和直属队被敌重重包围在摇鞍镇一带,在旅长徐深吉指挥下,连续对敌发起冲锋突围,在贺伍庄与敌人展开激烈战斗。我军指战员奋勇战斗,战至黄昏,冲出一条条血路,最后在柴庄、李庄、党尔寨方向冲出重围。突围战中消灭敌200多人,我军300余名指战员英勇牺牲。

四分区司令员杨宏明指挥直属队掩护地委、专署机关突围。干部、战士在风沙枪炮声中向北冲杀,在下堡寺方向突围。在香城固地区的四分区基干团和南威广大队,在政治部主任孙毅民指挥下,与威县南下之敌展开激战,最后在北杏园突围。分区司令员杨宏明、政治部主任孙毅民,分别在突围战中英勇牺牲。

4月29日后,敌人继续进行逐村“清剿”,挨户搜捕在突围中被冲散和受伤的干部战士,进行残酷迫害。在临西摇鞍镇,敌人一次枪杀被捕的干部、战士和群众40余人;在姚尔庄,敌人用刺刀挑死5名无辜群众;在贺伍庄,气急败坏的敌人烧毁民房100多间。四专署秘书主任宁心力等许多抗日干部、群众被捕,被送到东北做劳工。但是,面对敌人疯狂的搜捕屠杀,抗日根据地人民没有退缩屈服、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地掩护帮助子弟兵和抗日干部。他们脱下衣服换给战士,把抗日干部认作自己的儿子闺女,把受伤的干部战士藏在自己家的洞里。临西榆林村一位老大娘把5名伤员藏在家中,躲过敌人的搜捕。驻清河县西赵庄村的冀南军区医院被敌人合围在包围圈中,村民以嫁女迎亲的方法将医护人员安全转移出去。突围中受伤的行署秘书主任艾大炎藏在西赵村崔卓瀛家地窖里,得到精心换药护理。在生死危险时刻,群众与党和八路军站在一起。

……

弹指一挥间,几十年过去了。邢台这片热土早已迎来解放,处处生机勃勃。

为了更好地缅怀先烈,临西县于1985年清明节落成了“四·二九”烈士纪念碑,碑的正面镌刻着时任河北省委第一书记高扬的题词:“四·二九烈士永垂不朽”。

位于临西县摇鞍镇贺伍庄村北的“四·二九”烈士陵园于1987年建成。当年在抗击日寇“铁壁合围”战斗中牺牲的近500名革命先烈长眠于此。陵园占地25亩,主体结构由纪念塔、纪念堂、墓碑群、接待室组成。陵园正门是一座坐东朝西的高大牌坊,进入陵园往东,首先看到的是由3位八路军战士组成的雕像,再往东50米左右,是耸立于陵园中心的主体建筑——“四·二九”烈士纪念塔。塔高近20米,塔身西面是徐向前题词:“四·二九”反扫荡牺牲的烈士永垂不朽。塔身南面、北面分别有原冀南区领导人宋任穷、陈再道、王任重、刘志坚的题词。纪念塔的东面,是墓碑群,有142位无名烈士的墓碑。

在临西县,每到清明节、公祭日等重要节日,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都会来到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学习他们为国为民牺牲的精神品质。

记者手记

这是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面对当年日寇的疯狂扫荡,先烈们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领导团结根据地人民打破敌人的铁壁合围,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我们一次次被英雄前辈舍小家为大家、以天下福祉为己任的家国情怀所感动,一次次被英雄前辈救国救民、浴血奋战,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所激励,一次次被党和人民军队与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军爱民、民拥军的军民鱼水情所触动。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今天,我们回望历史,就要感悟战争年代的血雨腥风,探索革命成功的精神密码,学史明志,更好地前行;就要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红色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有新担当、新作为。

文图:邢台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黄再生

海报:田龙彪

手绘:邢台学院 谢宇光

编辑:刚双林

邢台日报、牛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

独家授权邢台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

广告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