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市引进大专以上学历人才6万余人,柔性引进博士以上学历、高级以上职称人才898人——
集聚四海英才 共筑智慧高地
本报记者 黄再生通讯员 吕会杰
邢台发展的关键在人才、在科技创新。
去年以来,我市始终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坚持人才立市、人才兴市、人才强市理念,把人才集聚行动作为十大专项行动的重要内容扎实推进,以“千金买马骨”的诚意招引人才,吸引各类人才来邢发展创业,为全市高质量赶超发展提供了强劲支撑。2020年,我市引进大专以上学历人才60000余人,柔性引进博士以上学历、高级以上职称人才898人。
四轮驱动——
大批高端人才向邢台汇聚
市委九届九次全会对奋战“十四五”、打好翻身仗,加快邢台高质量赶超发展作出安排部署。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更加重视人才工作。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引进模式,竭尽全力汇聚天下英才。
2020年12月21日,我市成功举办高层次人才引进交流大会暨第十一届“中国河北高层次人才引进交流大会”邢台分会场活动。100余名两院院士、国家级专家和尖端专家学者,1000余名博硕人才,350余家重点企事业单位应邀参会,签署合作协议36项,达成就业意向1000余人次。
我市岗位受到高层次人才青睐。
“我们急需微生物研发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在新媒体、计算及应用、法律等方面也有本科以上专业人才的岗位需求。”根力多生物科技股份公司工作人员布晓攀说,这次收获不小,有65名求职者递交了个人简历,大多是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市卫生健康执法支队工作人员王娜威介绍,该单位有14个岗位需求,除了财务要求本科生以外,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法律等岗位都要求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专业人才。当场收到25份符合条件的求职者简历。华业通信公司急需电商运营和信息化建设人才,提供了年薪6万至12万元的工作岗位,收到40份求职信息。
去年11月7日,市人社局组织13家大型知名企事业单位,组团赴河南新乡参加“全国第八届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秋季)河南站巡回招聘会新乡专场暨广聚英才出彩新乡‘2020招才引智专项行动’”。沙河安全实业有限公司、望美实业集团、威县乐源君康牧业成县有限公司、邢台市政建设集团等13家大型知名企事业单位参会招聘,提供各类需求岗位340余个,涵盖了20余个我市紧缺专业。经过紧张洽谈,共有110余名求职者有意向来邢工作并投递简历,其中符合条件且专业对口的48名高层次人才当场达成来邢就业意向。
去年以来,我市实施“招、纳、引、聚”四轮驱动,强力攻坚克难,集聚各类高层次人才。
——政策激励,以诚意招人才。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制定了《关于大力实施万名大学生招引计划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扶持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实施方案》《“邢襄名匠”高技能人才培养实施办法》等引进人才“1+N”政策体系,与教育、卫生、公安、住建等部门密切配合,着力解决来邢人才在就业、社保、落户、购房、子女入学等各方面困难,使市委、市政府“千金买马骨”的诚意以政策的形式固定下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化于效,用有温度的政策体现全市招才引智的诚意。
——产业拉动,以项目纳人才。立足于我市各级各类企业,充分摸排企业需求、广泛发布用人信息,搭起了企业与人才的沟通桥梁,引进服务县域特色产业人才14817名,占比28%,服务楼宇经济人才5954名,占比11%,服务乡村振兴及城乡融合发展人才10516名,占比20%;为教育、卫生、生态环境等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急需人才2412人,占比4.5%。
——多措并举,以潜力引人才。通过分析政策、调查研究,制定了“企业安排一批、众创空间吸引一批、各类招聘会对接一批、事业单位招聘一批”等“十九个一批”大学生引进计划。克服疫情影响,坚持两手抓、两手赢,利用“互联网+人才引进”,开通“邢智回邢·来邢就行”网上引才“直通车”,推出网上“人才庙会”,点击量超过65万人次,助推企业和大学生成功对接2.65万人次。
——搭建平台,以载体聚人才。搭建线下对接平台,组织市县人社部门、人力资源中介机构、企业,开展“面对面”现场对接招聘会100余场,达成就业意向1.2万人次;搭建线上招聘平台,开展“全天候”线上招聘会230余场次,服务企业6400余家次,达成就业意向3.7万人次;搭建技能提升平台,将原来52个培训工种扩大到977个,推出100个工种的网上培训资源,拨付技能提升专账资金1.1亿万余元,开展各类技能培训9万余人次;搭建人力资源产业平台,吸引“58魔方、北大纵横、河北诺亚”等20余家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签约入驻,实现大学生、农民工、退役军人、贫困劳动力与用人单位“无缝衔接”,进一步解决了引才引智渠道不畅难题。
引凤还巢——
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呈亮点
在大学生招引方面,我市深入推进“万名大学生招引计划”,在省内外高校设立招聘联络站,常态化组织开展现场招聘会,探索同社会招聘网站合作开辟招聘专区,拓展政策性就业岗位。同时,各地积极实施“凤还巢”计划,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成为亮点。
隆尧县魏庄张小震在家乡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优惠政策的引导下,辞去了外地矿长工作,回家开设了肉牛养殖场,饲养了约500头牛,每头牛可赚净利润15000多元。他还专门吸收五保户、低保户到养殖场就业,带动他们增收。
尹荣荣从哈尔滨商业大学硕士毕业,在巨鹿县实施的“百名农村大学生凤还巢计划”中选聘回村担任村支书助理。“她来村工作时间不长,可帮我做了不少事,还用一些新想法启发了我们的发展思路,称得上是一只‘金凤凰’!”巨鹿县张王疃乡武庄村党支部书记武兵说。
巨鹿县实施的“百名农村大学生凤还巢计划”,要用三年时间,为全县农村选聘100名本村籍大学生回村任职,进一步拓宽村干部培养渠道,着力解决一些地方村级班子年龄老化、结构不优,村级发展力量薄弱、活力不足等问题,切实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据悉,巨鹿县目前已与63名大学生签约。
“企业发展需要急缺大学生,现在有了临西籍人才信息库,我们可以更加精准地寻找合适人才。”近日,临西县环弛轴承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方祖贞听说县人才办建起临西籍大学生信息库,专门赶来查询,筛选20余名专业符合的应届或已毕业的大学生,准备一对一对接洽谈,邀请他们来企业工作。
自去年4月份开始,临西籍高校大学生人才信息库启动建设,目前共采集大学生数据5624条,涵盖从大专到博士的不同学历层次。每条数据包括了就读学校、专业、求职意向等21项信息,可以按照不同需求实行分类搜索查询、准确锁定。同时建设的还有临西企业人才需求库,收集整理100余家企业人才需求信息,形成企业用工需求台账,发布就业信息3500余个。用人单位只需到人才库中检索挑选所需的优秀大学生,输入姓名或所学专业,就能查询到临西籍大学生信息,同时也为临西籍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提供更好的服务。“两库”建成后,已帮助企业引进人才140人,达成合作意向455人。
在我市举办的高层次人才引进交流大会暨第十一届“中国河北高层次人才引进交流大会”邢台分会场上,邢台籍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的愿望热烈。就读于河北经贸大学国际贸易专业的四年级的女生王一琛,在多个展台前了解企业需求信息。“明年就要毕业了,正好在家门口举办人才交流会,想谋个合适的岗位。”王一琛说,邢台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城市,发展前景广阔,打算毕业后回邢台工作。
市委九届九次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市要建成京津冀东南门户城市,建成中高端制造业集聚城市,建成“三宜”“三清”智慧城市。这是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学生程名想来邢台就业创的吸引力和动力。“邢台的发展前景广阔,未来的邢台一定很美。”去年刚毕业的程名对邢台的未来充满希望,向三家单位递交了个人求职简历。
引育结合——
本土人才队伍逐渐成长壮大
如果说高层次、高技能人才能给邢台赶超发展带来的是高度和厚度,那么本土人才则是邢台高质量赶超发展所要依靠的基本力量和骨干力量。
工作中,我市一方面以“千金买马骨”的诚意招引人才,坚持“上不封顶、多多益善”。另一方面,坚持引育结合,加大本土人才培育力度,培育壮大本土人才队伍。各地各部门纷纷结合实际,针对性地实施本土人才培育。
——开展创新创业团队及领军人才支持扶持计划。
临西以“网上课堂”培育轴承产业特色人才。为适应轴承产业发展需求,培养造就一支技术过硬、素质优良的轴承产业特色人才队伍,临西县依托轴承服务平台——河北省轴承产业技术研究院,邀请了多次给斯凯孚(SKF)、铁姆肯(TIMKEN)、人本、万象等国内外著名轴承企业进行员工培训的洛阳轴承集团高级技工学校讲师伍秀华,开展线上轴承知识培训讲座,为全县轴承产业技术人员“充电”,在线听课人数达到2万余人。
“‘网上课堂’第一期讲座共分为10个课时,涵盖了轴承基础知识,特别检测技术等专业内容。培训采用线上教学互动方式进行,专家教授一方面讲授轴承产品知识,另一方面针对企业和员工提出的轴承企业有关生产、产品检测等方面的问题,通过电话、微信及视频讲解等方式进行耐心细致地在线解答,解疑答惑200多条,为轴承企业生产经营和员工从业发展开方抓药,精准指导,满足了轴承产业人才培训的‘刚需’。”临西县相关负责人说。
清河县靠人才培训促进企业转型升级。面对经济开发区各企业在转型升级中遇到了高新技术人才缺乏的瓶颈,县职教中心积极作为,借助与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办学的优势,组织5名教授、副教授担当起为园区培训高新技术人才的重任,根据企业所需,开设了机械制图,机械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新能源汽车等专业技术的培训。去年以来,共培训各类高新技术人才1200多人次,使各规模企业有了人才支撑,为创新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青年韩树峰通过培训掌握了数控机床技术,并在清河景源德克金属公司就业。他操作数控机床生产的航空发动机零部件,一开始合格率就达到98%以上,成了企业的技术能手。在人才培训中,该县职教中心还采取在校内开办“众创空间”,实施产教融合,科教融合,以及深入到园区各企业现场培训的办法,对人才进行培训,从而加速了企业人才的成长。
——统筹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围绕培养造就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行业系统人才队伍,我市还要重点地加大公共卫生、教育、农业等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力度。
市卫健委在引进高素质人才的同时,加大现有人才的培养培训力度。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项目,为基层定向培养本科、专科医学生2百多名。与此同时,强化培训培养,不断提高卫生人才队伍整体质量。对324名全科医生进行转岗培训,完成对2278名乡村医生的培训任务,卫生适宜防治技术培训1600余人,全市继续医学教育覆盖达2万多人。推进京津卫生人才交流合作。目前全市已有45所医院分别与京津地区98所医院建立了协作关系,业务交流、技术协作106次。他们还针对儿科、精神科、康复、老年医学等专业人才不足,乡级卫生机构全科医生匮乏,村医队伍年龄偏大、服务能力不足等情况,加强急需紧缺医学专业人才招录,加大紧缺人才的培训与培养,其中发展急需紧缺医学专业人才工作已纳入全市“十四五”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