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活力澎湃 发展动能强劲

2025-11-26 07:49:09 星期三  来源:邢台日报

我市以科创筑基推动产业逐新向高

创新活力澎湃 发展动能强劲

本报记者王芳

科创驱动,活力无限。11月25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十四五”高质量发展邢台答卷系列主题第三场新闻发布会,亮出“十四五”时期全市科技创新发展的精彩成绩单。

截至2024年底,研发投入强度从2020年的0.92%提升至2.01%,全省设区市排名从第十位跃升至第五位;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029家,较2021年增长56.39%;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1588家,较2022年增长54.93%……一组组数字,清晰勾勒出过去5年我市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的坚定步伐,展现出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具有邢台特色和比较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优化的生动图景。

■研发投入大幅增长,创新根基愈发坚实

科技研发经费投入是衡量一个地区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研发投入规模和强度指标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科技创新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加大研发投入作为科技创新工作的“一号任务”,在全市持续开展研发投入归集“颗粒归仓”行动,大力推进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等普惠性政策落实。市、县联动开展入企政策宣传活动,覆盖全市规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变大规模培训为分层级培训,变线下培训为线上线下相融合,变大范围讲授为小团组交流,有针对性地开展一对一、面对面指导,确保政策红利应享尽享。

政策精准发力,驱动科创投入全面攀升。全社会研发投入从2020年的20.26亿元大幅增长至2024年的55.7亿元。

立足新起点,培育新动能。我市将把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企业作为培育重点,紧盯龙头、领军、“小巨人”企业,抓好科研立项、研发费用归集、享受创新普惠政策等关键环节,汇集科技项目、研发平台等创新资源。加强数据分析和针对性培训,深入解读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研发后补助等惠企政策,激发企业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强工作调度和业务指导,提升归集质量,确保研发费用应归尽归、创新优惠政策应享尽享。

■政策服务精准高效,创新主体活力迸发

如何让政策红利更快惠及企业?关键在机制创新。我市积极推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事前鉴定”,有效破解了政策落地难题。

近两年,我市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大力开展加计扣除“事前鉴定”服务,让企业更快享受政策红利。“十四五”以来,全市享受加计扣除政策的企业数量和金额逐年递增。根据5月底统计数据,2024年全市共有1447户企业享受该政策,同比增长6.8%;加计扣除金额29.88亿元,同比增长4%。

试点示范成效显著。今年,我市新争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试点9个,数量全省第一。其中,任泽区、宁晋县、隆尧县、广宗县、平乡县等5个县(市、区)入选试点地区,数量全省第一。河北建投沙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河北金牛旭阳化工有限公司、河北红星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河北长征企业制造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入选试点企业,数量全省第二。

市县联动协同发力。2024年以来,我市各级科技部门组织专家对106家企业申报的257个项目进行鉴定,涉及加计扣除金额超2.5亿元,企业数量和金额均位居全省前列。

■平台能级显著提升,创新体系支撑有力

科技研发平台是企业发展的“推进器”。“十四五”以来,我市深入实施创新平台提升行动,持续推进各类创新平台的数量增长、质量提升和结构优化,着力建立完善具有邢台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

持续加大支持力度。积极争取国家、省科技平台建设专项支持。在市级科技计划项目中设立产业创新基地专项,重点支持优秀平台单位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建设,加大产学研合作与人才培养。

加强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平台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从组织管理、研发条件、研发产出、转化应用和开放协作等方面进行“定量+定性”综合评价,促进平台提质增效。

深化科技合作交流。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重点对接京津“大院大所”,支持平台与国外先进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提升平台的国际化水平和创新能力。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市将聚焦食品加工和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新能源装备和电子信息两大新兴产业以及44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重点方向,加快推进“十五五”科技创新规划编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等重点工作,推动邢台从“制造大市”向“创新强市”迈进。

邢台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

独家授权邢台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

广告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