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综合实力稳步增强

2025-11-14 07:38:02 星期五  来源:邢台日报

五年来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向好,产业体系更优化,发展动能更强劲

我市综合实力稳步增强

本报讯(记者尚子琪)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11月13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十四五”高质量发展邢台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一场。从会上获悉,五年来,我市一手抓工业立市,一手抓文化兴市,至2024年底我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5.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5.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5.9%,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向好,“太行泉城、美丽邢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产业体系更加优化。食品加工和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新能源装备和电子信息两大新兴产业以及44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筑起了产业支撑的“四梁八柱”,连续两年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食品加工产业形成“一带五园”隆起带。中航上大、华密新材2家新材料企业成功上市,邢钢搬迁升级项目、中钢邢机搬迁改造项目加速推进,冀中新材20万吨玻纤、南宫劳特斯分离提纯贵金属等一批新材料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全市新能源装机占比80.3%,较“十三五”末增长140.6%,位居河北南网前列。算力规模挺进省内前列,国家级、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数量均居全省第一。

泉城品牌更加出彩。立足“扁鹊文化发祥地”和“160余里太行山”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形成了贯穿南北的太行山文旅康养产业带,“一街一河五湖十六泉”旅游休闲城市主体框架基本形成。截至目前,我市旅游景区72家,其中4A级景区15家,3A级景区56家。2024年首次入选全国地级市城市品牌百强。

发展动能更加强劲。“十四五”期间,我市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28.77%,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突破150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1029家,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增强。建成省级以上创新平台58个,市级199个,实现主导产业和县域特色产业全覆盖。县域科技创新能力整体跃升,C类县全部退出,A类县达到10个,累计获得省级县域跃升专项资金位居全省第一,创新生态持续优化。

城乡融合更加深入。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较2020年提升2.92个百分点。城市“断头路”逐步打通,褡裢机场通航、邢和铁路通车,东出西联、南承北接交通枢纽格局愈加完善。累计改造升级农村公路3825公里,农村集中供水率达99.86%,全市行政村实现光纤宽带通达、4G移动网络信号100%全覆盖,创建省级和美乡村255个,和美乡村建设成效显著。

发展活力更加充沛。一批“小切口”“邢字号”改革举措接续推出,全市市场主体数量突破百万。改革试点建设成果丰硕,争创国家级试点97个、省级试点254个,151项首创改革经验在全国全省叫响。发布了国内首个数字营商环境地方标准,在全省率先制定城市社会信用促进条例,成功入选国家第三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共享式园中园”、推动企业上市的“邢台模式”等一批改革经验在全省推广,“入企扫码”执法模式、大气环境“AI”监管等做法在全国推广。

泉城底色更加鲜明。空气质量综合数连续4年退出全国“后十”。生态保护修复成效显著,累计造林213.15万亩,成功获评“国家森林城市”,建成国家级湿地公园2处。七里河入选“全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浅层超采区地下水位连续43个月回升,16处泉眼喷涌,水资源保护取得突破性进展。

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十四五”期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35.11万人,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市更新步伐加快,1.7万余户居民告别棚户区,1208个老旧小区得到系统改善。医疗教育资源持续扩容,现有40家“泉城扁鹊堂”、166家医养结合机构,医疗服务更加便捷。179所学校完成建设,新增学位10.8万个,“三本三专”高等教育新格局形成。全面推进落实21项基本养老服务,养老机构数量增长到290家,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邢台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

独家授权邢台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

广告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