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民生“关键小事”托举百姓“幸福大事”

2025-10-08 09:12:32 星期三  来源:邢台日报

我市民生支出占公共预算支出逾八成

聚力民生“关键小事”托举百姓“幸福大事”

本报记者周林

漫步街头,泉水叮咚处市民笑语盈盈;走进社区,“共享物业”让琐事难题有了贴心管家;踏入邢州老街,青石板路记录着古韵新生,也承载着创业就业的新梦想……一桩桩民生“关键小事”,正汇聚成百姓心头的“暖心大事”。

今年以来,我市稳步推进20项民生工程建设,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群众,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程、中小学生脊柱侧弯防控工程等13项工程已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提升工程、法律援助扩面提质工程等接近尾声。从市财政局获悉,今年1至8月,民生支出占公共预算支出逾八成。

以承办第九届省旅发大会为契机,我市积极改善基础设施,提升城市生活品质,让群众生活更方便。新开通的河北省首条红色旅游专列——“抗大号”铁路客运列车,是服务于游客的旅游客运,更是优化群众日常出行的“民生快车”。市公交公司开通5条夜间公交线路,方便市民游客夜间出行。在太行山沿线4个县(市、区)建设“骑行太行”赛道群,实现了大众骑行与专业赛事、休闲康养与文化旅游的有机融合。

游园、公园等公共空间的建设与优化,成为提升市民生活品质的一项关键的“幸福基建”。5月1日,襄湖森林公园举行开园仪式,为市民游客提供一个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好去处。9月,我市首座节水主题公园竣工投用,成为展示“太行泉城”生态理念的城市新名片。我市充分利用城市零碎空间建设公园绿地和游园。目前,全市开放共享公园绿地996处,面积达358.9公顷,中心城区打造公园游园330个。

立足历史文化底蕴和生态资源优势,我市持续推陈出新、优化服务体验、打造文旅特色,构建起“一街一河五湖十六泉”泉城特色旅游休闲城市主体框架。漫步邢州老街,闲行百泉湖畔,让群众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环境更舒心,精神更愉悦、内心更自豪。

安居方能乐业。今年,我市计划改造196个城镇老旧小区,惠及9个县(市、区)的2.27万户居民。目前,已完工154个,计划10月底前全部完工。通过“共享管家”等模式引入物业企业,市区累计推动536个老旧小区实现从“无人管”到“专业管”的转变。今年,我市首个“智能AI共享管家服务中心”投入运行,实现风险预警、应急响应的快速闭环管理。

生活品质的提升,还包括日益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夜幕降临,七里河桥下,一场场别开生面的“桥下音乐会”,为市民送上一场零门槛、零门票、零距离的文化盛宴。《伶人王中王》戏曲名家巅峰汇(第二季)、2025邢台首届情歌会、“泉心泉意·爱在邢台”金秋情歌会、市第二届婚恋文化产业博览会等一系列高品质的文化活动,为群众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今年以来,我市已组织开展文化进基层惠民演出近2000场。

为了让群众看病更方便、负担更轻、体验更好,我市推出系列举措。出台《关于医保支持中医药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医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支持定点中医医疗机构互联网诊疗服务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提高群众医疗保障水平。推进便民服务工程,预约挂号“一网通办”、医保结算“一码付”建设,让“指尖上的医院”触屏可及。

“一老一小”的事,既是家事也是国事。今年,我市大力实施养老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和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程,支持85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进行居家适老化改造。持续推动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和公办托育机构建设,计划年内在各县(市、区)至少打造一所公办托育服务机构,千人口托位数达4.5个以上。今年以来,已新增普惠托位300余个。

保障重点群体的就业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我市10部门联合出台《2025年稳就业惠民生12条措施》,聚焦经营主体稳岗扩岗、全力保障重点群体就业创业、优化就业服务促进就业等方面,推动群众高效就业创业。今年1月至8月,我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82万人。

一项项务实举措,绘就了邢台温暖的民生底色。共享发展成果,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正持续增强。

邢台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

独家授权邢台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

广告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