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加速推进百亿级中药材产业工程建设
本报讯(记者张明明)9月24日,记者从市政府新闻办举办的第四届扁鹊文化节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目前,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55万亩,百亩以上标准化生产基地164个,千亩以上标准化生产基地30个。我市将坚持规划引领,持续开展中药材提质增效行动,强力推进百亿级中药材产业工程建设。
近年来,我市按照“稳面积、提质量、延链条、增效益”的思路,不断推进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坚持“主力品种引领、特色品种补充”的中药材发展思路,以酸枣仁、金银花等大宗道地药材为重点,构建了以内丘、信都为核心的西部太行山百里酸枣产业带和以巨鹿为核心的东部平原金银花产业种植区。同时,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类中药材特色种植,山楂、王不留行、丹参、黄芩,均实现万亩以上区域化集中种植,另有金花葵、菊花、连翘、决明子、艾草等千亩以上特色品种种植。
邢台酸枣资源禀赋独特,目前全市野生酸枣资源将近50万亩,建成百亩以上酸枣标准化生产基地58个,千亩以上基地24个。全市拥有酸枣各类初深加工主体1000余家,开发出百余种产品,覆盖食品、保健品、日用品等多个领域。内丘县建成集加工、仓储、销售于一体的数字化产地仓,可实现年仓储酸枣仁8000吨。
当前,邢台正立足现有中药材产业基础,以内丘、信都、巨鹿为重点,不断扩大酸枣、金银花等中药材种植规模,提升质量规范,打造一批绿色化、标准化的特色中药材种植基地。深化与科研机构的合作,聚焦新品种研发、精深加工工艺开展攻关,延伸酸枣等优势中药材产业链条,提升产业竞争力。做优品牌,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深化产销精准对接,全方位展示全市中药材产业发展成果与潜力,不断提高邢台酸枣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